解读中央精神 纵论湖北发展 新常态下如何讲好湖北故事
图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投资机会。图为襄阳一家重型工程机械公司的铁路轨道交通专用车辆生产线。 (刘曙松 摄)
图为: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图为清洁美丽的远安。(刘曙松 摄)
图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图为宜家家居武汉商场内的消费者。(李溪 摄)
图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图为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大型联合收割机喜收冬小麦。 (刘曙松 摄)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本报多路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专家学者,解读会议精神,纵论湖北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征、新机遇,对当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认识。这也是全面推进湖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智慧的荆楚儿女,不仅要适应经济增速换挡,更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经济体制机制再构造、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再提升,要在新常态中重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把湖北经济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新常态下,我们不再重复“昨天的老故事”,而是要走好“今天的新路子”,创造“明天的新辉煌”!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邹薇:
新常态重构“三驾马车”新格局
“面对新常态,如何继续聚焦发力?”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邹薇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有了具体细致和充满新意的阐述,势必重构“三驾马车”的新格局。
“模仿型排浪式特征,是过去我们消费的一大弊病。”邹薇说,所谓“模仿型”,是指没有创新,美国流行大排量汽车,我们也争着买大排量汽车;所谓“排浪式”,是指消费跟风,比如一波家电消费狂潮过后,造成了产能过剩。
“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主流,不仅释放消费潜力,更重要的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邹薇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但一直以来,这一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
邹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基础作用的新阐述,发出了一个落实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信号,湖北应该抢抓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科技快速变化的新形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巩固商贸流通枢纽地位。
投资一直是湖北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过去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25%以上,近年来才出现下调。”邹薇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多地强调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对湖北来说,这意味着不能再将投资仅盯着‘铁公机’,而是要放宽市场准入,消除投资障碍,把握好投资方向,更多地转向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出口上,近几年的数据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丧失。”邹薇认为,现在要直面问题,“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发挥竞争优势,向价值链的上游争取更大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毕竟低成本优势还存在,而众多的就业者仍然需要岗位。
“我把新常态理解为四个‘中’。”邹薇总结说,一是中速增长,除了中国,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保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速水平,是客观规律,应该坦然接受。
二是中等收入水平。“从人均GDP看,中国是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邹薇说,普通民众摆脱温饱,工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增长速度放缓,社会矛盾容易激化,这些都是中等收入国家的特征。
三是中产阶层。应对新常态,实现经济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增长,国外的经验是要有庞大的中产阶层。“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稳定,见过世面,只有中产阶层占据社会主流,才能形成扩内需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社会稳定的基石。”
四是中部崛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的崛起,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市场发现和培育的结果。”邹薇说,全国经济总量前十的省份中,湖北的发展速度数一数二,保持着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越是经济疲软的时候,越是后来居上的时机。科学认识和应对新常态,正是湖北竞进提质的机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卢现祥:
把握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力度和适度,就是把握好政策的‘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卢现祥认为,这主要是指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和质量。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每年着力点不一样。卢现祥认为,今年提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服好务。
一是要为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服务。稳增长和调结构既有联系又有矛盾,财政和货币政策起调控和服务作用。
二是为“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服务。我国内需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税负较重,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过高。
三是为化解风险服务。目前我国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还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力保障。
“归根结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卢现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就要加大减税力度,增加公共支出。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并不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为税收负担过重。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主体作用,就要“藏富于民”,即多减税、多民生支出。这么一来,财政赤字会增加,政府要为赤字还本付息,就会更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湖北省一系列财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推进省级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编制环节绩效目标审核机制和执行环节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发展类项目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等。同时,湖北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已达70%以上。
“无论是量的规定,还是度的把握,必须围绕当年经济稳增长的需要来服务。需要松的时候要松,需要紧的时候要紧。”卢现祥说。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
创新“接地气”才能产业化
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需要增长点。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指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关键要靠市场,这就要求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创新活动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过去数年,政府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我国科技创新在数量上已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化步伐明显滞后。”叶学平说,依靠财政投入为主支持创新产业化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并不过多考虑市场转化;二是创新产业化需要连续资金支持,而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创新产业化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创业家和市场,很难由政府或者专家事先圈定。“因此,创新主体要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变成企业等市场化的主体。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政府如何转变职能,促进创新产业化?叶学平认为,首先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敢于创新,无后顾之忧。“目前现状是,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创新,一推向市场就被模仿,让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他提出,对于侵犯知识产权,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政府要予以坚决打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叶学平指出,加大创新成果转化,资金保障必不可少。需要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让市场选择项目,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创新。“创新企业快速发展,必须借助金融力量,特别是产业化初期,主要依靠风险投资支持,这已被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发展所证明。”他建议,政府应该改变给企业滥发补贴的做法,而是设立引导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创新企业,借助市场机制和风险投资专业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创新产业化。
东方证券武汉营业部副总经理徐武军:
会议牵动股市 部分行业受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下股市有何影响?
当前股市,“二八效应”明显:券商、银行等大盘股猛涨,众多小盘股按兵不动,甚至下跌。东方证券武汉营业部副总经理徐武军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诸多政策取向,将稳定明年经济,对股票市场起到刺激作用,多股有望迎来爆发。“会议指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加大,有助于保持资本市场资金活力。”
哪些行业能够受益?今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年,各地国企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地方国企改革意见或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国企改革作为简政放权、刺激经济的重头戏,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方面。”徐武军建议,国企改革类题材股可重点关注。昨日,相关股票中成股份涨停,中粮地产涨幅超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5项任务,第3项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农地改革、土地流转或将成重点,包括农产品改革、农垦系统改革等。”徐武军认为,土地流转提速将提升拥有大量农地的上市公司价值,带来价值重估的投资机遇。
第4项任务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徐武军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铁路、水上、航空等交通运输板块将迎来利好。”
在表述经济新常态时,会议指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2015年,环保行业将有配套方案推出,包括新环保法即将正式实施、环境税可能落地等。徐武军表示,环保行业或有投资机会。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
长江中游将崛起连片临江城市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表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让湖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江中游将崛起一批临江新城。
肖金成认为,三大战略的实施,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重点。“一带一路”是为实现国际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是为实现国内区域合作,实现东中西部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头连着“一带”,另一头连着“一路”,可以说,两者互为支撑和延伸,相辅相成,互不可缺。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又与城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肖金成表示,城镇化要解决2.6亿农民工进城的问题,解决广大农民往哪里去的问题,是一个人口重新分布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产业转型升级一样,是长期的,不可能在短期解决。“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对湖北有何机遇?肖金成表示,长江流域区域发展很不均衡,下游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但长江上中游发展明显滞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使长江中游城市群能有序承接下游产业转移,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湖北长江中游重要省份,大多数城市都位于长江干线、支线上,但目前除武汉实力较强外,其他城市辐射力还很小,产业还很弱。长江经济带的潜力一旦被挖掘,宜昌、襄阳、荆州等一批中等城市,会成为长江流域耀眼的“新星”,从而改变武汉在湖北一城独大的格局,优化湖北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
以价格杠杆促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表示,湖北是农业大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对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脉相承。目前农产品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主要通过储备、进出口等措施进行间接调控。这对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邹进泰坦言,农业一直是相对弱势的产业,农产品价格相比工业产品价格而言存在“剪刀差”,总体偏低,农产品拥有的价格与农民的付出不成正比。
“拿粮食价格来说,1亩地最多可产粮1800斤左右,除去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纯收入可能只有700元到800元。而农民外出务工,以一天120元到130元的工钱计算,打工7天的收入就相当于1亩地的收入。”邹进泰说,如果农民都弃田打工,就会影响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只有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从事农业生产者得到与之付出相应的回报,才能规避风险。
如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邹进泰认为,应实施目标价格,使农产品价格形成与政府补贴脱钩,既能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能减少对市场的扭曲,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这是今后我国农产品补贴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
中央今年对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进行目标价格补贴试点,通过试点,再稳步推广到其他重点农产品品种。“这些尝试和探索值得期待。”邹进泰说。(甘勇、廖志慧、林建伟、张茜、雷闯 、翟玉盼、杜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