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代表团备战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15年的炎炎夏日,在鄂西南隅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和内蒙古高原的鄂尔多斯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今天的汗水,辛勤地浇灌着明日的果实。他们就是湖北民族体育4个重点项目(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蹴球)的教练员、运动员。
7月4日至11日,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他们刚刚完成了为期一周的次高原地区适应性集训。稍事休整后,又于17日赶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为参加8月9日即将在此正式开幕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进行高原适应性集训。
标识高脚竞速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项目场地
2015年7月6日上午7点许,在利川市清源体育场内,高脚竞速队教练孙传清就已经带着6名运动员,在为当天计划开展的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项目强化训练做着划区标识。
“今天天气凉,准备活动时间要做长一点。”孙传清教练介绍说,“这次在次高原的适应性训练,耗费体力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确实要大一些。我们的整体成绩还比较稳定,目标在夺金上。”
为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队每位运动员均准备了3副竹马,并在竹马底端缠上胶布带,以防止竹马可能会因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水土不服”开裂而影响到运动员水平正常发挥。
三人板鞋竞速运动员在训练前作保护措施
三人板鞋运动员每天上板训练以前,都要用棉花和纱布将脚趾包裹起来——其一是为了保护旧伤,其二是为了预防新伤。正在一旁缠纱布的男队运动员呙福临笑言道:“民族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敢拼,这些磨损跌倒的皮外伤对我们来说,都只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了。”
“跑板鞋没有摔跤,不受皮肉苦是绝对提不高成绩的。”板鞋竞速教练、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向政教授坦言。
在2007年举办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湖北三人板鞋运动队曾一举夺得该运动被设立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的第一块金牌。
蹴球运动员顶着烈日进行蹴球基本功“对准”的训练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练习基本功,‘脚上功夫’是基础。他们也都是成熟队员,从初中就开始接受蹴球训练了。”来自恩施职业学校的张来成教练介绍说。
据悉,湖北蹴球水平在全国排在前列,此次湖北蹴球队4名运动员将参加男子单蹴、男子双蹴、女子单蹴、女子双蹴、男女混合双蹴5个单项8个奖项的角逐。
重点项目28名运动员抵达内蒙古包头机场
7月17日13时15分,湖北队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蹴球4个重点项目的28名运动员飞抵包头机场,转乘大巴前往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城市——鄂尔多斯。赛前,他们将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参加为期10余天的高原适应性训练和实战演练。
运动员在内蒙古高原地区做训练前热身活动
运动员在内蒙古高原地区做训练前热身活动
7月18日高原适应性训练首日一大早,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运动员进入新场地进行热身训练。尽管有少数运动员出现了咽喉干燥、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但在组织短暂休息进行身体调试后,也逐渐进入良好状态。经一天训练,大家普遍表示,能够适应高原训练和比赛环境。
“板鞋运动是力量与协调性的统一,我们将采取小步幅、快频率的节奏来跑。4个小组12名队员,这是湖北板鞋竞速队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阵容。”教练向政介绍说,“在高原地区,队员们状态良好,我们的目标是拿一等奖。”
教练员协助保护运动员做力量训练
7月19日,集训第二日15时,同为竞技类项目的湖北高脚竞速队和板鞋竞速队根据各自运动队训练进度和运动员状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计划。湖北高脚竞速队前往健身中心进行力量训练,板鞋竞速队队员队员则前往运动场进行耐力训练。陀螺、蹴球两项技巧性含量较高项目的训练,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