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乡村旅游渐成金字招牌

05.08.2015  13: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多年以来,湖北认真践行“保持生态本色,留住乡愁记忆”的原则,以各地山水资源、自然生态为依托,以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为底蕴,描绘“山水”大画卷,打造“山水乡愁”总品牌,使乡村旅游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渠道。

   乡村旅游成为“金钥匙

  湖北是生态资源大省,像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多具有丰富的绿色资源。湖北充分运用旅游的理念开发利用山水资源,用旅游的标准建设乡村,让贫困地区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恩施大峡谷营上村,没开发旅游之前,土豆没人要,现在被游客疯抢。

  湖北省也是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把旅游与农业或工业融合,使其朝景区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如荆门彭墩村,通过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将“稻草人”加入观光元素,将农业种植变成了农业观光;而巴东县的三峡酒业,从一间制酒小作坊发展成为三峡酒业文化旅游创业园,不仅聚集了人气,还提高了知名度和效益。

  乡村旅游成为“金饭碗

  近年来,湖北以“五级联创”(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主要载体,整合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土地整治等各部门资金 4.9亿余元,打造了18个湖北旅游强县、24个旅游名镇、97个旅游名村、11条旅游名街、10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390个高星级农家乐,其中,2009年以来,湖北旅游部门协同省财政、人社厅建立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3.2亿,对各地农家乐经营户给予创业扶持,直接带动就业38万多人,农民人均年增收达1800元以上。

  自2008年开始,省旅游局联合财政、住建、发改、人社、交通、扶贫等部门,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品牌。仅发展星级农家乐,就使近4万户农民家庭年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直接带动30多万人就业。

  湖北还通过对老集镇、古村落、旧民居的旅游开发,使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贫困乡村原始、古朴的“真善美”得以保护和弘扬。特别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倒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水、改厕、改圈及垃圾处理等措施,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如黄陂的大余湾村、咸安的刘家桥村、十堰的樱桃沟村、咸丰的麻柳溪村等,都通过乡村旅游使古村落、古民居和优秀民间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美环境得以呈现和维护。

  “山水乡愁”成为“金名片

  依照各地乡村的自身资源和特色,湖北围绕“山水乡愁”乡村旅游总品牌,科学编制规划,建设梁子湖“梦里水乡”和宜昌“山水之恋”2个国家乡村公园;武汉新花城休闲、中国农谷农耕文化、大别山百里乡村画廊、恩施民俗风情体验、神武生态养生5条乡村休闲廊道;恩施富硒养生、彭墩农业观光、大冶乡村园博、枣阳九朵玫瑰、咸宁月光休闲5个乡村旅游产业园。到2020年,极有可能形成300个左右的特色旅游名村,全面提升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2015年开始,开展“四季美食·湖北味道”专题旅游活动,即:春季赏花品茶美食之旅,夏季赏荷采莲美食之旅,秋季红叶采摘美食之旅,冬季香喷喷过大年之旅,推出100种湖北最美食材和100道湖北最美菜品,最终评选出最能代表“湖北味道”的20种荆楚特产和20道荆楚好味,让湖北美食更好地融入旅游。

  汪洋副总理5月份在湖北恩施调研时强调,“乡村旅游要干出样子、走出路子”。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湖北将进一步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加强规划、推动落实,使“山水乡愁”成为湖北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文/钱远坤 (湖北省旅游局局长)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