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两县市跻身全国百强 宜都首上榜排第98位

11.11.2014  12:20
  长江商报消息 大冶连续三年上榜,今年排名升至93;宜都首次跻身百强,排名98

  本报记者 周舜尧

  上周,社会智库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第十四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宜都市以第98位的排名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成为继大冶之后湖北省第2个进入该榜单的“全国百强县市”。而大冶市自2012年率先进入百强后,去年前移3位,今年又进1位至第93位。

  今年想要进入百强,有一个起码的“321”标准: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需要同时分别达到300亿元、20亿元和1万元。本届“全国百强”县市共110个,其中中部地区有13个:湖南4个,河南3个,湖北2个,江西2个,山西1个,安徽1个。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究竟强在哪里?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对宜都、大冶的发展模式一一进行了探访。

  短板变为支撑

  “县域经济正由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变为重要支撑。”这是作为县域经济规划制定的官方机构——湖北省经信委发布的《2013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对县域经济在湖北省经济地位中的评价。

  2013年,湖北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4590.44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58.0%升至59.1%。

  其中,县域经济中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湖北全省平均水平,县域正成为湖北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区域。

  此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四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中,规模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占比由上年的46.9%升至49.3%;县域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8.14%;县域城镇化率达到45.5%,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6.3亿元,增长19.3%。

  仍有不少挑战

  虽然去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做大了总量,提升了质量,但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湖北省经信委发布的报告中说,一方面,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亟待提高。湖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安徽,还未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县(市)交通网络尚不健全,县域企业物流成本较高,部分县(市)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尚未完成。

  “县域经济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急需提高。”报告指出,另一方面,湖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层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升级较慢,市场主体偏少,尤其缺少有影响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资源和环境约束持续加剧,要素长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问题。

  此外,湖北全省近4/5的人口在县域,而县域居民收入低于全省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间的不平衡仍然过大。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

  重点发展乡镇经济 考评向乡镇延伸

  社会智库“百强县”评价报告采用的标准是否科学?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还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对此,本报记者对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进行了专访,进行了解读。

  百强评选对县域经济有参考价值

  长江商报:如何看待社会智库开展的“百强县”评选?是否对各个县市社会经济发展工作有指导意义?

  叶青:自从国家统计部门不再举行类似评选后,社会机构主要有“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以及“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的报告。这些社会机构出具的评选,评选出的结果逐渐趋同,如湖北大冶市在今年的两个报告中分别排94位、93位,说明这些报告的客观性、科学性正在增强。

  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考评标准,对于各县市发展县域经济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江商报:依靠引进工业投资形成内生动力的宜都市入选,对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叶青:宜都本身没有太大的区位、资源优势,但因为临江,物流进出的渠道比较通畅。应该说湖北省境内长江边上的县市都可以借鉴其经验,引入大企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比如东阳光公司,在宜都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大项目,这个企业在当地发展成规模后,对县域经济贡献的比值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这个企业发展得好,当地的县域经济自然也就发展得很好。

  长江商报:老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大冶市,连续三年进入百强,对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叶青:大冶这种类型的城市基础比较好,找到合适的新路径就能稳定的发展。过去的矿产业的发达,使得大冶当地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比较雄厚,政府有好的方向进行引导,就可以让这些资本发挥作用。

  大冶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有当地的乡镇经济发展得非常好。湖北境内的“百强镇”中,前10名中一般都有4个来自大冶。湖北境内的县市一般下辖乡镇15个左右,有近1/3的乡镇发展得好,那整个县的县域经济肯定会显得很好。

  湖北县域经济应发展乡镇经济

  长江商报:您对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还有哪些建议?

  叶青:我认为,湖北经济的短板或者说弱点就是弱在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弱在乡镇经济,乡镇经济弱在产业链。

  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乡镇经济要得到发展。7月份,国家公布了新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其中湖北有140个,平均到湖北的每个县也就是1到2个。全国重点镇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如果由县城加上两个重点镇,就能形成一个县的“一主两副”的“经济三角”发展格局。

  所以,建议是在全国重点镇的基础上,湖北省、地市再选择基础好、区位好的乡镇成为“省级”、“市级”的重点镇,这样一个县可以有1/3左右的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建设,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建议是,在目前对县域经济县级分类考评的基础上,向乡镇延伸。同样是三个指标,重点开发区、农产品生产区、生态保护区,给乡镇长们更明确的指导方向。就是让一个县的某些镇重点搞开发发展经济,某些镇主要进行农业现代化生产、某些政府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开发生态游等绿色产业。

  第三是学习“辽宁经验”,建立“省统筹、办推进、市联动、县倍增”的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具体的省级战略来发展,在省级平台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具体推动落实计划,各个市州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与省级战略对接的措施,最终县级的工业总产值实现三年倍增一次。

  第四是各个县在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时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考量其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