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官员撰文:回归17年 温故知新消除不少误解
中新网6月23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网站今天刊发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的文章《回归17年 温故可知新》。文章说,还有一星期,香港回归祖国就满17年了。温故知新,可消除不少误解。
全文如下:
还有一星期,香港回归祖国就满17年了。
如今,海内外客人纷至沓来,看到的是繁华的国际大都会,至于“开埠”前的香港,人们---包括香港人---就印象模糊了。最近,港铁“沙中线”工程土瓜湾工地的考古发现,还有正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的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岭南印记”,应该有助改变这印象。
土瓜湾工地多口古井的发现因传媒广泛报道而备受社会关注。有关的考古研究不能一蹴可就,仍待专家、学者深入细致进行,才能确定当中的价值和意义。不过据专家的初步观察断定,这是宋元遗址,有数百以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于多年前早已发现的李郑屋村东汉古墓,有陶井模型出土,是近2000年的遗物。李郑屋村与土瓜湾之间,即从东汉到宋元之间,九龙半岛应有值得探究的渊源。
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目前香港还有数以十计的宋元时期重要遗址散布在各处。“岭南印记”展出的考古成果表明,自汉代以来,随着海外交通路线的拓展,广东沿海是“海上瓷路”的重要线段,香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个重要证明,是大屿山竹篙湾出土的大量青花瓷片,很多应来自明代中期的江西景德镇。
由此可证,英国藉鸦片战争侵占的香港,决不是过往英国人形容的“一块秃石”、“一座荒岛”。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表明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会在条件成熟时用适当方式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即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解决香港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其后,港英在香港的钞票以至官方文件上,都除去了“殖民地”字样。
上世纪80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时,出现种种议论、方案。北京的《半月谈》杂志1983年第18期曾就此发表评论说:“〔议论〕有些是合情合理的,有一部分则是极其错误的。诸如续约、托管、共管、轮流坐庄以及‘中国主权、英国管理’等等……都有损我国主权,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里有写到:她1982年9月挟福克兰战果的威势访华谈香港问题,当时谈判的目标,就是“以港岛的主权交换英国对整个香港延续至将来的管治”。邓小平当面告诉她,主权问题不可讨论。
上引的《半月谈》30年前的文章已说得清楚:“从国际法的意义来说,主权是一个不受外来控制的自由,它是完整无缺、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是最高的权力和尊严。”于是,中国收回香港,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
中英经过多轮谈判,几经曲折,终于阴霾尽去,中国如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确定了对香港的管治模式:设立为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并以《基本法》规定50年不变。
温故知新,可消除不少误解。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