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海绵城市降低内涝风险 超常规措施推进水利工程
24.07.2015 11:07
本文来源: 武汉热线
昨日大暴雨让全市不少地段发生严重渍水,不过长江日报记者在青山江滩发现,雨水落地后,迅速渗入地面,被自然过滤吸收。
市水务局排水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山江滩的设计采用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生态草沟自行收集路面雨水。同时江滩内使用大量透水铺装材料,把来不及下渗的雨水汇集到景观水系中,雨水通过景观水系内种植的挺水和沉水植物生态过滤后,补充地下水。
据悉,目前我市建设海绵城市主要采取“2+N”模式,进行试点建设和探索。“2”就是一旧一新两处示范区,包括青山示范区面积23平方公里,四新示范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N”就是全市所有的新建项目,不管在不在示范区内,都要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审批。未来,我市将通过透水广场、透水停车场、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措施,让城市地面“透气”“透水”;通过河道驳岸改造、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以及生物滞留、植草沟、人工湿地等措施,留住雨水,改善水质,让城市更加洁净,成为市民的生态宜居家园。
昨日下午,市防办紧急召开全市防汛排渍调度会。会上指出,城市内涝是所有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治理内涝,工程治水应与生态治水相结合。眼下,对该上马、该整改的工程,如地铁改管、黄浦路泵站、后湖泵站四期等,要下达“军令状”,以超常规措施启动和推进,确保发挥效益。
同时,未来3年我市将拟投资107亿元,支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和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用于居住小区、公共绿化、道路海绵性改造和排水系统建设、水生态修复等7大项目的建设。根据规划,改造完成后,全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以上。在两个示范区,每年将有3600多万立方米、超过三个半沙湖的水量被留在区域内,就地消化。
责编:金鑫
本文来源: 武汉热线
24.07.201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