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外华人参政:欧美喜忧参半 亚洲亮点闪现
题:聚焦海外华人参政:欧美诸国喜忧参半 亚洲有亮点
作者 王海波 范超 于小喆 史词
编者按:海外华人参政议政是个老问题,也是新挑战。随着华人在住在国的不断融入,他们的政治需求和实际利益都在不断增加。进入2014年,各国华人参政可谓高潮迭起、有喜有忧。从欧美诸国的意外频传,“阴霾”不断,再到亚洲等国的“亮点”闪现,其发展动向屡屡占据着海外各大华文媒体的头条区域。
可以预见,不论是“重返政坛”,“背水一战”,还是“续写辉煌”,他们的参选都将成为海外华人参政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华人选民的投票无疑将对这段历史发挥重要影响。
盘点华人参政不断开创新纪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光鲜的背后亦存在隐忧。华人政要的数量仍然远未形成足够为华人代言的力量,语言障碍、选民意识、内部团结、歧视偏见等发展中的“瓶颈”,仍有待海外华人进一步突破。
走出偏见与阴霾 美洲华人参政上演“逆袭”
纵观2014上半年美洲华人参政,可谓“阴霾”不断。从年初的“余胤良事件”到地方选举的“口水战”频发,一大波负面消息直指华裔小区。美国加州中期选举前,华裔候选人遭遇极低支持率,让本就不够乐观的选情再陷低谷。与此同时,加拿大安省省选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7名华裔候选人代表两党参选,竞争十分激烈。
余胤良是加州华人参政的标志性人物。自1988年当选旧金山市教育委员,余胤良迈上从政之路。1996年出任旧金山市议员,2002年胜选成为加州首位华裔众议员。2006年再度改写历史,高票当选为加州参议会150年来首位华裔参议员。2014年3月26日,余胤良被联邦调查局逮捕,被控渎职、走私军火等罪名。消息震动全美华人社区。在重压之下,他宣布退出原本颇有胜算的州务卿竞选。舆论普遍认为,余案对长期占据优势的加州民主党阵营是一次重创,更削弱了华裔参政力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短期内难以消弭。
尽管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美洲华人参政年中成绩单依旧亮眼,显现“逆袭”态势。美国中期选举日当天,多位华人参选人支持率飘红。联邦民选官员层面,赵美心以超过60%的选票处于绝对优势;州民选官员层面,加州主计长江俊辉在以160多万票的成绩高居榜首;在加州众议员的选举中,参选华人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多选区华人众议员得票数也一路领先,顺利进入决选。
另一边,随着第41届加拿大安省省选结束,自由党成为今年省选的“大赢家”,包括董晗鹏、陈国治、黄素梅在内的3名代表自由党出战的华裔候选人全部成功当选。此届当选人数较2011年的省选倍增,亦创下同一届议会中有最多华裔议员的纪录。其中37岁的上海新移民董晗鹏,在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胜出,成为首位当选省议员的大陆新移民,缔造历史。
北美华人参选实现大逆转,与华人一改政治冷感,积极参政密不可分。在北美华人网站未名空间和华人选民自发创建的微信群中,不难发现许多呼吁投票表达诉求的文字;一些到投票站担任志愿者的华裔,纷纷在选举结束后发图文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团体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投票,才能充分体现华人的政治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中期选举初选,正值华人反对加州公立大学限制亚裔学生入学比例的SCA 5宪法修正案取得胜利的重要拐点。SCA 5提案引发华人社区强烈反弹,激发起华人选民的参政热情。而加拿大卑诗省府日前就昔日“排华”历史道歉为华人“正名”等一系列举措,也显示了加国华人政治觉醒的胜利,为华人积极参政提振信心。
在接下来的选战中,仍有不少美洲华人“政坛明星”的参选令人期待。经过数月的沉潜,前纽约市华裔主计长刘醇逸已正式宣布参选纽约皇后区第11选区州参议员席位;加拿大政坛老将邹至蕙更是辞去国会议员,参与竞逐多伦多市长一职;2014年巴西大选即将拉开帷幕,作为巴西国会首位也是至今唯一出现的华裔众议员,威廉巫也将再次参加竞选联邦众议员。
可以预见,不论是“重返政坛”、“背水一战”还是“续写辉煌”,他们的参选都将成为海外华人参政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华人选民的投票无疑将对这段历史发挥重要影响。
欧洲华人参政喜忧参半 “西边不亮东边亮”
纵观欧洲华人参政版图则是喜忧参半,海峡西边的英国华人在遭遇滑铁卢的同时,东边的法国和德国华人则相继取得政坛上的突破,可谓“西边不亮东边亮”。
近年来,英国华人参政议政风气日浓,继8名华人参选2010年国会大选后,今年又有9名华人投入到地方议会选举。选举结果出乎预料,无一人当选,且获得的选票大多与当选者相距甚远。
自民党是此次选举的最大输家,9名华人中有6名代表自民党出征,自民党不被多数民众接受的政策也拖累了华人候选人。该党华人主席杜淑真活跃于英国政坛十多年,被视为2014年最有可能当选区议员的华人代表之一。她在14名候选人中获654票,排名第四,与最后一名当选人所得选票相差1200张。
华人的政治参与,不单指入党或参与选举,也包括普通民众参与投票,表达政治诉求等。调查发现,英国华人参与投票的意识非常薄弱,统计数字为不足两成。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注册过投票,平时也比较少的关注英国政治。其原因包括语言障碍、族群散居、对政治制度缺乏了解、相对薄弱的经济因素等。
华人参政不仅受到自身问题的困扰,外部环境有时也是一大阻力。2014年5月,代表北爱尔兰联盟党的华人议员卢曼华就决定不再从政,这一决定和她今年所受到的持续种族歧视有关。今年早些时候,北爱牧师麦康奈尔形容伊斯兰教“野蛮”、“邪恶”,而北爱首席部长、民主统一党人罗宾逊发表言论表示支持。卢曼华对此“非常愤怒”,认为这是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尽管随后收到了几千条信息和花束表达善意和支持,但卢曼华仍决定2016年不再寻求连任。
英国华人参政之路并不平坦,而在海峡彼岸的法国,当地华人却取得了可喜的突破。2014年3月底,法国市镇选举揭晓,在巴黎华埠13区履职副区长6年的陈文雄成功当选巴黎市议员,从而创造了首位华裔入主巴黎市议会的纪录。另两位80后、在中国出生的华人王立杰和施伟明也分别当选巴黎19区和20区议员。
华人候选人巴黎“连胜”,在旅法华侨华人中引起热烈反响与期待。当地华媒称,在今年法国市镇选举投票率再创新低的情况下,华人投票、参政、议政的热情“逆势”高涨,说明华人候选人及选民形象的日渐成熟。在巴黎各区议员选举中,共有6名华人进入左右两个主流党派的选举名单,两大党竞相延揽华裔才俊,说明华人族群的分量在增加,而背后则透露出“中国分量”的飙升。
三位当选华人副区长都主管经济,凸显华商经济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地位。13区是巴黎最大华埠,巴黎19区、20区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移民的聚集区,华人商业圈的发展给这些本不富裕的区经济带来改观。而正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当地,确实需要华人“父母官”来领导那些具“生意天才”的华商,为当地就业与发展带来新活力。
近几年在德国,华人参政也是风生水起。早在2010年11月,旅德华人顾裕华就历史性当选法兰克福外国人参事会议员,成为法兰克福该市第一位参政、议政的华人女性。
参政近三年顾裕华一直积极维护法兰克福华人的合法权益。她介绍,法兰克福外国人参事会历史上从来没有中国人参加竞选,这届亚洲也只有中国一个席位。她希望到2015年举行新的选举时,能有更多亚洲人参与竞选。
除了顾裕华,另一位华裔政治人物风头正劲。华谢盛友近日高票当选德国班贝格市市议员,引起舆论轰动。维基百科上如此描述他,“一名用中德文双语写作的记者和作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如今,描述还应加上“班贝格市市议员”这几个字。2014年3月,谢盛友所在的基社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市的议会选举中获得12个议员席位,成为该市第一大党。而谢盛友以第一名高票当选议员。
打破沉默惯例 亚洲华人参政渐入佳境“亮点”闪现
2014上半年,亚洲华人参政表现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其中,以印度尼西亚华人表现最为突出。7月印尼总统选举,华裔参选成了本次总统大选的热门话题。据报道,本届选举中共有45名华人参选,各级地方选举中的参选人总数达300名,其中人民心声党党员、印度尼西亚传媒业巨头、华人富豪陈明立与前三军总司令维兰托拍档,争取成为7月大选正副总统候选人,这成为首个挑战国家领导人职位的华人,显示当地华人积极参政。另外,钟万学就任印尼雅加达省代省长,成为历来首位领导印尼首都的当地华人也是备受各界关注,纷纷给予正面评价。
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尼西亚华人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但1999年民主化改革以来,华人社会政治地位与日俱增。有分析指出,现在有意参政的华人,在精神上、组织上及其他方面的准备都比以前强,这些华人候选人已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依附于固定政党,多年积极投入党务工作,且多被推举进入华人相对集中的选区参选。
随着参政意识逐渐提升,华人也意识到通过政党发声的重要性。对于此次印尼大选,华裔没有了之前一窝蜂登记参选的现象,媒体普遍认为这是华裔参政趋成熟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华裔都是土生土长的侨生一代,他们多数不通晓华文,与主流社群打成一片。
在邻国以华人为主流的新加坡,在政坛方面也有新动向。3月初,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委任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陈振声出任主管华社事务的内阁部长,接替卫生部长颜金勇领导华社联络组。颜金勇将继续担任华社自助理事会主席,为华社服务。
李显龙表示,陈振声通晓华语和英语,近年来积极参加华社的许多活动,跟华社建立了良好关系,他有信心陈振声能够胜任这项重任。他说,政府目前正对新加坡的医疗保健进行策略性调整,因此才让颜金勇交棒。
另一边的马来西亚也是喜讯频传,作为马来西亚第一大华人政党的马华公会,其副总会长何国忠与马华公会宣传局主任蔡金星,于6月23日在马来西亚国会上议院主席阿布查哈的见证下,宣誓就职,成为国会上议员。
据介绍,现年51岁的何国忠是马来西亚高教部前副部长,拥有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博士学位。何国忠表示,被委任为上议员,可以让他在上议院传达华社的看法。他说:“我珍惜此项委任。无论在下议院或上议院,这两个地方是领袖们讨论关于各族人民课题的场所。”
另外,在6月25日,马华公会与华社再获佳音,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宣布马华公会和马来西亚民政党重返该国内阁,马华公会获得两名部长和三名副部长职位,民政党则获得一个部长职位。纳吉称,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将出任交通部长,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则受委首相署部长,民政党主席马袖强同样受委首相署部长。此外,马华公会李志亮受委出任国际贸工部副部长,蔡智勇为财政部副部长,周美芬为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
对于马华入阁,各社团侨领给与极高的关注度。有侨领称,首相纳吉之所以委任马华入阁担任部长,是看重马华有能力重新赢取华裔的支持,以及能协助政府拟定惠及全民政策的能力。“华裔到底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马华进入内阁,不只是代表马华,而是代表整个华社。所以,若入阁的华裔部长比例太少,将无法达到很好的沟通。”
华人传统观念与参政梦格格不入 光鲜背后存隐忧
盘点华人在政坛不断开创新纪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光鲜的背后亦存在隐忧。华人政要的数量仍然远未形成足够为华人代言的力量,语言障碍、选民意识、内部团结、歧视偏见等发展中的“瓶颈”,仍有待华人进一步突破。
不可否认,近年来,海外华人参政的热情较之过去高涨了许多,但从整体上来说却难称“积极”。与出国留学或旅行的高调相比,华人在参政问题上却显得过于低调。一直以来,或许是受“中庸”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华人嗜好 “隐忍退让”或“独善其身”。此外,华人淡薄的抱团意识,以及喜好按地域、籍贯、政治理念分门划派,也导致他们大多热衷各扫门前雪,对外发声零碎无力。
法国巴黎拥有欧洲最大的中国城,但活跃在法国主流政治舞台上的华裔政治家却屈指可数。在印尼,华人们更是早已习惯投入工商业界,对参与社会、民族和国家生活等领域的活动却无暇顾及。
历史上的华人在美、英等国曾受到歧视,华人传统上不愿意抛头露面,遇事也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华人通常只关心有切身利益的议题,对很多国内社会的政治议题漠不关心。因此,总体而言,华人在海外总显得格外低调。
另外,各国政治本身存在的差异也是华裔政治家踏入政界的难题。在法国,候选人以某个少数族裔代表或发言人的身份举行政治活动,很可能会违反法国宪法的平等原则。在加拿大,华裔候选人的竞选活动也通常表现为人员稀少,场面冷清,难以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
参政对于海外华人的意义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华人群体在海外一直处于失语地位,在很多问题上缺少话语权。华人参政,不仅可以推动华人群体更快更好地融入主流,更是表达华人声音、反对不公正待遇、维护正当权益的有效途径。
此外,华人群体仅在关乎切身利益的时候发声还远远不够。除了应关心涉及华人利益的话题,华人还应更多关注主流社会议题,并善用手中选票表达立场,高调参政议政,才有可能成为一股积极努力并引人注目的力量,真正为主流社会所重视,而不是沦为政治人物需要选票时才得到关怀的人群。(完)(来源:中国侨网)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