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流水 铸就辉煌——郧县小水电建设巡礼

13.11.2014  12:08

(何丽)金秋时节,走进郧县的山山岭岭,满目苍山叠翠、溪流潺潺,而山谷间星罗棋布的水电站恰似银河洒落人间。 

郧县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814.4毫米,平均径流深271.5毫米,径流总量达19.48亿立方米;汉江、堵河穿境而过,县内有中小河流156条,水力蕴藏量达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3.96万千瓦。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郧县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相继在滔河、曲远河等河流上建成了滔河、青曲、卢家沟、周家梁、梅铺、滴水岩、西山等50余座中小型电站,总装机2.683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7500万千瓦时。 

小水电在郧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注定要被大大地书写。 

办电换来水淌银 

一座水电站的建设既是开发水能资源的过程,又是一次环境保护的过程,它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000年,郧县被列为全国400个农村水电电气化县之一。郧县借助这一发展的东风,利用电气化建设资金8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梅铺电站、滔河水库电站、曲远河电站、滴水岩电站、卢家沟电站以及正在改造的周家梁电站自运化改造项目,改造后的电站基本达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标准。 

2011年,郧县被纳入增效扩容改造项目试点县,主要对1995年以前建成的老旧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投资420万元,对梅铺电站进行了增容改造,由改造前装机2520kw,增容后装机2860kw,可年增加发电量340万千瓦时,显著提高了水能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节能减排,保护了河流生态环境。 

全国提倡“以电代柴”大力发展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后,郧县将梅铺周湾电站、马鞍桥电站作为电源点,投资3959万元,不但有效解决了2896余户、1.1万人的生活燃料供应问题,而且通过改路、改电、改厨、改厕、改圈等“五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生活环境。 

筑巢引来金凤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郧县还属于一个缺电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停电限电较为频繁,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自从2000年郧县被列为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后,如何进一步开发区内水能资源,发展地方电力工业,成为当时县委、县政府的当务之急。郧县把小水电作为培育财源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解决用电紧张矛盾的重要举措,采取筑巢引凤新举措,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小水电,加快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电力建设步伐。    优惠的政策、有利的措施是促进农村水电发展的保证。郧县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引导各类投资主体以股份制形式兴办小水电站,从而形成了国家扶持、招商引资、个体投资办电的多轮驱动模式。在资源开发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敞开大门,放宽政策,公开竞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竟相开发农村小水电。以环境吸引外商、以资源换取投资的办法激发了社会参与办电的积极性,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股份制开发农村小水电的热潮。其中,神河电站利用民间资金完成装机500千瓦,罗堰电站利用外资装机1000千瓦,青岩电站装机500千瓦的,全县装机规模最大的西山电站装机达4100千瓦。 

绿色发展为社会 

小水电开发不仅是农村能源项目,还是一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不但可以加快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步伐,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因此,郧县在小水电开发建设中,把环境保护列为项目建设的重要部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加大施工环境管理,不但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力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过去,小水电发展速度慢,水能资源一天天地在白白浪费。如今,小水电发展大提速,小水电电源点开发由以前的“小打小闹”,发展到现在的全流域开发;大大小小的河流流淌的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而成为本地人的“钱袋子”。 

仅2014年,郧县建设的小水电项目达8个,中央总投资3022万元,达到历史新高。水能资源的不断开发为我县发展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