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活水上山解焦渴——十堰农村抗旱一线见闻

04.08.2014  12:35

  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杨波
  
  “一个月高温少雨,菜地热得像蒸笼,菜叶子干得都能点着火。再过几天,恐怕只能用眼泪浇水了呀!”昨日正午,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村支书叶付远紧攥话筒,向十堰黄龙供电所求援。
  电话另一头,供电所配电班班长夏敏得知该村由于老水泵压力不足导致的旱情后,立即向所长王世志汇报。“柏林村菜地多在窑沟山坡上,与山脚落差达200米,需要二级增压泵并铺设水管,但立即供电配套有难度。”夏敏心里捏着一把汗,走正常程序,柏林村需先写申请,供电所还要现场勘察、制定方案、完成审批预算,才能施工,这至少需要7天。“旱情就是命令,先施工后补办手续。”所长王世志拍了拍夏敏的肩膀,立即召集6名配电工,跳上应急抢险车赶赴现场。
  13时,柏林村的山坡上,热浪滚滚,菜叶打卷、青椒长斑,干裂的黄土一踏就碎。“我和老伴用扁担挑水浇了一上午,快中暑了。”60岁的菜农蔡居国说,他家一亩八分地种了青椒和黄瓜,无奈上了年纪,怎么挑都挑不动了,老两口望着焦渴的田地,欲哭无泪。“柏林村共有80户村民,蔬菜种植面积140亩,每户年收入约2.4万元。如果旱情继续,今年每户至少减产30%。”村支书叶付远说,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菜农多是老人和妇女,抗旱应急能力有限,为尽快送水上山,只有加快安装增压泵和铺设水管。
  “土房子墙上的温度计有45摄氏度了,地表温度肯定超过50摄氏度,就连最耐旱的花生和芝麻都蔫了,人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哪受得了?”村民王期胜特意熬了一锅绿豆汤送到工地。
  挖坑、立杆、放线、紧线、装表、送电……在电工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17时,二级增压泵发出嗡嗡轰鸣,源源活水从水管中喷涌而出。
  “为抗旱保丰收,7月中旬以来,我们已成立94支电力抗旱小分队,24小时值班,随时奔赴田间地头。对抗旱应急用电,特事特办,组织210台流动计量箱,解决临时抗旱用电问题。”国网十堰供电公司介绍。
  “真是及时雨,我的一亩八分地终于‘解渴’了。”蔡居国从地里摘下一把黄瓜,递给浑身湿透的电工师傅:“太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