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候鸟”路易•艾黎的湖北情缘
一个参加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西兰远征军士兵,在获得勋章后卸甲归乡,他想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他决定到处于革命洪流的中国去看看。
1927年春天,30岁的路易?艾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中国,这位新西兰年轻人当时也许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从此与这个东方国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生活奋斗整整60年。
路易?艾黎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1932年大洪水,深入洪湖等地抗洪救灾;也经历了战争,发起“工合”运动支援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工业技术人才。路易?艾黎198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009年,路易?艾黎与诺尔曼?白求恩、埃德加?斯诺、约翰?拉贝等人一起,入选“中国十大国际友人”。
今年是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到达中国90周年、逝世30周年,中新双方系列纪念活动已经拉开,湖北也将举行多项纪念活动。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追寻路易?艾黎在武汉、洪湖等地的足迹,探访这位国际友人与湖北的故事。
1932年大洪水期间到洪湖救灾
此后5次到洪湖,写下《洪湖精神》著作
路易?艾黎到中国的第一份职业,是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防火督察。这份工作他一直干了11年,做到消防处工业督察长。
这11年间,路易?艾黎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防火,他利用假期,走南闯北——1929年夏,绥远遭旱灾,艾黎利用假期去内蒙萨拉奇帮助华洋义赈会;1932年长江水患期间,他辗转来到洪湖苏区运送救济粮。
今年9月8日,洪湖新堤街220号,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了路易?艾黎当年的居所。这栋两层木结构老屋,在1998年大洪水后整体后移了20多米,老屋的古旧气息还在,原本的木材和石料按原样移了过来。当年,这里是中共地下特支联络站。
“路易?艾黎与洪湖人民感情深厚,被亲切地称为‘洪湖候鸟’。”洪湖市档案局局长李立洪指着墙上的展览图片,对记者讲述路易艾黎与洪湖的故事。
1931年夏,长江中下游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洪湖苏区深受水灾之苦。
次年初,受国际联盟委托,为重建被洪水冲毁的长江大堤、发放国际救灾物资,路易?艾黎以国际救灾机构成员的身份,只身来到武汉。
为了深入了解灾情,艾黎不顾国民党当局阻挠,坚持到国民党称之为“共匪窝子”的湖区视察和访问。他乘船从长江驶向洪湖,在新堤的南门洲靠岸,步行数里到达新堤镇。
小伙子们用独轮车推土;妇女们挑着竹筐一筐一筐地运送石头;连白发老人也提着草袋,让年轻人往里铲土……苏区土地上呈现的万众一心战胜洪灾景象让艾黎十分动容,他迫不及待地拍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
“一幅深受鼓舞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面前,男女老少在被洪水冲毁的旧堤废墟上努力修建新堤,工程进步大、快,是我从没见过的。”事后,艾黎曾深有感慨地说。
1932年2月下旬,路易?艾黎押运三艘装有小麦、药品的驳船从武汉驶向洪湖。国民政府派一个排的兵力武装押运,防止物资、药品落于红军之手。但临行前艾黎通过中共地下组织把消息传给了洪湖苏区。红军和国民党军队交战中,一颗子弹曾打穿了艾黎手上挥动着的帽子,差一点送了命。
就这样,借口红军“拦劫”,路易?艾黎把一船救灾粮食和物资送给了红军。另二艘驳船的粮食和物资运到新堤后,在艾黎坚持下,全部发给了修堤的灾民。
数年后,在延安的一次宴会上,艾黎见到了贺龙,笑称红军枪打得很准。贺龙大笑,再三感谢他当年的“雪中送炭”。
在洪湖期间,艾黎还收养了一名孤儿,取名黎雪。
1963年9月16日,爱黎第二次来到洪湖。他拍摄了“洪湖放牛娃”“打湖草”等多张生活气息浓郁的照片,深感洪湖的变化之大,并开始创作长篇著作《洪湖精神》。
1978年10月,路易?艾黎第三次访问洪湖,再次参观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并题词。与此同时,艾黎参观了洪湖机耕船厂、绣花厂、贝雕厂、洪湖县幼儿园、高潭口电力排灌站、金湾渔场,游览了百里洪湖,并为洪湖图书馆题写馆名。
1981年4月,艾黎第四次来洪湖,专程访问了沙口镇,慰问灾区人民。
1983年11月,艾黎从报纸上看到洪湖人民遭受了水灾,不顾医生劝阻,第五次来洪湖。期间,参观了1932年来洪湖时的旧居和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湘鄂西苏区首府瞿家湾,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洪湖精神》。
推动工人合作组织运动
第一个工合组织总部在武汉成立
汉口沿江大道江汉关不远处,坐落着一栋气势恢弘的三层欧式建筑。这栋建于1894年的老房子,历经风雨后被修缮一新,今年6月刚获得首届中华建筑文华奖二等奖。
1938年,路易?艾黎第一次来到武汉时,正是这栋老房子最风光的时候——其时,这里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
在艾黎等国际友人和进步人士的积极筹办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这栋大楼挂牌。日本人没有料到的是,这个组织后来为中国抗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艾黎抵达中国10年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成百上千的难民涌入租界。
“随着冬季的降临,饥饿和寒冷造成的死亡数字每月超过1万人。”艾黎在自传中这样回忆那段历史,让他更加沮丧的是,日本人对中国工业基地的恣意破坏,各工厂的机器全部进了废铁堆,等待送往日本,或者就地制造军火。
艾黎不想置之度外,他设想采用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小型工业,利用大后方丰富的工业资源和人力资源,生产迫切需要的日用品和军需品。为了“工合事业”,路易?艾黎毅然选择辞去上海的工作。他在自传中描述,“我获准退职并提前领一部分退休金,那天晚上,我登上了去香港的轮船,宋庆龄夫人告诉我,他的兄弟宋子文将在香港安排好一架飞机第二天送我去武汉。”
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挂牌成立。历史资料显示,从1938年到1942年,协会在中国10多个省吸纳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和失业工人,建立了2000多个工业合作社,生产数十种民用消费品和军需品,为中国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