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不卫生何以成顽疾?

10.07.2015  12:24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个游泳场所,发现历年均会习惯性地被泳客们吐槽的漂浮物多、不文明行为等问题依然存在,有泳客无奈感叹:“想找个好泳池畅游真不容易!”据广州市过去三年泳池水质监测的结果显示,合格率均不足七成,医生提醒当心“泳病”。(7月9日《新快报》)

  泳池不卫生几乎成了季节新闻,市民抱怨的有之,不时的还有因为游泳染上淋病之类的传染病报道,此外,游泳池还是眼科疾病患者季节激增的元凶。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加大消毒的力度和换水的频率,保证水体的卫生和洁净。

  毫无疑问,这首先是成本命题,庞大的营运成本是透支游泳池水质“健康”的杀手。一个标准游泳池约2000立方米,虽然各地用水价格不等,但一池水的成本在0.8至1.2万元之间,而这笔费用还未包括电费和人工费、消毒药品费等。一些游泳馆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多半采取循环水,受制于水量更新与循环消毒的影响,成本上的算计带来了健康的隐患。正如记者调查的那样,如今大多数游泳馆为控制成本,在卫生、安全等程序上“偷工减料”已成普遍现象,在广州能一个季度换一次水的泳池已经算很不错了,有些泳池甚至一年才换一次。

  游泳池的正常运营,合理的释放居民游泳的需要,对避免野外游泳溺亡的悲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应从政策的层面,给予游泳场馆运营准公益性地位,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核清运营成本,适当提高价格,并对经营给予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要明确场所卫生安全监管的责任和主体,建立游泳池换水、消毒、游泳者体检等卫生管理流程,并加强日常的监督与检查,给每个游泳者一池洁净的清凉,不要让居民在野外游泳不安全、池内游泳不健康的纠结之中郁闷一个夏季。(木须虫)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