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别等批示后才“高度重视”
10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腾格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整治工作。会议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给中央和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红线意识,坚决不要带污染和带血的GDP。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内蒙古各级环保部门确实很忙。忙一点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尽管有些污染已经很难修复,但如果当地能够真正认识到“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染事件教训十分深刻”,并在生态环境与GDP诉求之间找到某种共识,公众还是乐见这样的“忙碌”。
从9月初新京报曝光腾格里工业园区向沙漠腹地排污以来,当地相关部门的表态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从一开始的闪烁其词,到后来环保局长的“人格担保”,再到现在的全区开会落实,公众一方面看到了地方官员难以割舍的政绩驱动,以及面对媒体监督与公众舆论的习惯性抵触;另一方面,这一“机变”本身,却也未尝不可以视为认识上的求同过程。
对于素以“环境承载能力强”作为招商引资招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这一事件产生的“临界”效果显然十分明显。其一,以往那种以为沙漠无人区即可肆意排污的认识十分错误,从现在起,必须迅速矫正;其二,任何地区经济的发展、官员的政绩,都不能建立在“带污染和带血的GDP”上。
尽管这样的认识得来颇为不易,甚至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但若能从此即形成共识,依然也是沙漠的幸运、后代子孙的幸运。
当然,从“认识”到具体的施政行动,仍有很艰难的道路要走,很多时候,看似坚决的表态,往往会在实践中出现打折扣、走过场的情形。据媒体梳理,此前几年间,不少媒体也曾报道过污染企业向沙漠排污的事件,遗憾的是,一通表态之后,并无太大改观。这也表明,与“带污染和带血的GDP”告别,并不容易。
若不是媒体介入,恐怕腾格里污染的问题还会被沉埋很长时间。还有多少“腾格里”未被曝光?这仍是一个疑问。虽然被曝光后,一些地方会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但从以往的情形看,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若要真正作别“带污染和带血的GDP”,首先,必须立足长远,既要搞“百日行动”这样的大规模整治,更要构建常态化的监管制度。其次,治理生态环境,必先治理党风政风,要启动司法程序,刑事追责。很多污染问题,并不是官员、主管部门看不见,而是熟视无睹。其背后,则是一切唯政绩论的利益计算。
总之,事情正在转好,效果如何仍待观察,无论如何,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污染的河山。(胡印斌)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