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污染立案助力环境公益诉讼
湖北日报讯 公孙好
就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起诉当地8家企业,这起环境公益诉讼被最高法立案受理。此前,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因其“不符合原告资格”未立案受理。(12月6日央视网)
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终于立案,显然并非一条“寻常路”。腾格里沙漠让人心向往之,而绿发会多次赶赴腾格里腹地,对沙土、水源、植被进行全方位调查采样,展露在世人面前的却是触目惊心的黑水潭。这一事件曾被中央领导批示,相关负责人被追责,但在中卫市中院拒绝立案后,宁夏高院也维持原裁定,最终经由最高法才得以立案成功。若无十分坚持,恐难见此结果。
从这一诉讼的立案景况,可以窥见如今环境公益诉讼之难。绿发会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当地法院为何会做出“起诉人主体资格不适格”的判断?此前,另一公益组织“自然之友”也因同一理由,被泰州市中院不予立案。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仅提起40余起环境公益诉讼,其中约半数未被受理。如何看待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遇冷”的问题?其一,一些企业贡献不少GDP,还解决了大量就业,当地政府未必配合起诉这些企业。有的环境污染案属重大案件,牵涉面甚广,某些地方政府和法院爱捏“软柿子”却不愿啃“硬骨头”,这是目前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严重问题。
其二,相关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确实存在“门难进”的问题。立法中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较为严格,使许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能受理。目前支持公益诉讼的机构、资金、政策都不到位,很多公益组织望而却步。这些已导致很多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庭无案可审。
环境公益诉讼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一旦缺位,就可能造成污染之后一罚了之,却无人治理、无钱治理。此次最高法立案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释放出一种积极信号。期待此案成为样本,能明确“起诉人主体资格”,降低本不该抬高的立案门槛。此外也应尽快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为环境公益诉讼清除障碍,从法律上推进“谁污染,谁治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