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社区老党员的防“疫”日志火了朋友圈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5日电 (陈凌)有时寥寥数语,有时上千字,社区下沉干部李学锋没想到随兴记下的防“疫”札记火了“朋友圈”,吸引一批“铁粉”天天“追剧”,他们通过他的朋友圈来了解疫情当下,了解武汉普通社区日常和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图为李学锋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领红帽、马甲、袖标、口罩、手套等“装备”下沉当上志愿者,值守小区,服务居民,尽绵薄之力。”今年2月27日起,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学锋,响应组织号召到社区报名,下沉到汉口花惠社区,协助名雅居小区开展封闭管理等值守工作。
李学锋工作中有整理大事记的习惯,当晚也就顺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工作图,备注了寥寥几句,权当备忘录,没想到有很多同事点赞。
李学锋想,疫情让亲朋好友彼此挂念,每天发个圈既报了平安,也可以让大家了解疫情之下的武汉生活。于是,工作之余,他每日坚持记录下自己社区下沉生活点滴和所思所想,不知不觉已经记录了近30篇。
他记录的每天社区工作中,既有工作琐事,比如测体温,扫健康码,煤气圈存,分发物资,收取快递,帮社区老人代购药品,为独居在家的老人去买生姜和大蒜,安慰遇到家庭矛盾的长者,接受居民进出武汉、进出小区的政策咨询;也有值守中敏锐的生活图景捕捉,比如推着四轮行李箱准备到单位打防“疫”持久战的小区业主,赶着去救治病人的医生匆匆的背影,提着重重的物品去看望住在另一个小区的90多岁的独居父亲的65岁的老人。当然也有存出不穷的各种状况,比如小区里有个别人遛狗,有几人溜车,有人嚷着说一日三餐吃厌了米饭,还有人要闯出去买烟抽……
“这些都是不亲身下沉体会不到的,值守的时间长了,容易疲倦,成绩虽然可喜,但确实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细心和认真是防疫中的担当,我们这样的平凡人能为抗疫大局做点小事还是非常值得的。”李学锋说,虽是易感人群,但还是毅然报名了下沉社区,“当初报名就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还以为每天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就上岗服务服务。”
下沉到社区后,从每天早上7:30值守到晚上8:30,名雅居小区的4位志愿者每人每天都要到岗工作近8小时。
在经过连续十几天的适应后,有着30多年党龄的李学锋笑言,现在自己是“李师傅”“李科长”了,一般杂役都不在话下,其他几位志愿者也都“成功转行”: 刘法官成了“蔬菜批发商”,丁税务官成了“肉贩记账员”,周团干成了“零售菜贩”,大家还都是送菜上门的“快递员”,工作还算得心应手。
在做好社区志愿服务的同时,李学锋还要承担自己单位的工作,每天处理近10个防疫工作群的任务,还有15个学生班上课群,履职尽责,只有牺牲自己其它休息时间方可“两不误”,所以每天都会熬得很晚。在3月5日的志愿服务札记中,他记录到:今天是星期四,按照往日贯例的时间,下午2点,通过网络工作群召开职工大会,打卡考勤,传达精神、布置工作、安排学习。用充实的工作来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
基于为武汉防疫阻击战输送正能量的初衷,李学锋把疫情期间自己所思所感写成文章《让希望的春风吹拂江城大地》,被中宣部党建网采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全文转发。近期的一篇《汲取抗疫精神养分 提升铸魂育人成效》也被党建网刊发。“社区下沉的有些体会将会带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当中分享,都是很好的案例。”李学锋表示,下沉社区让自己对武汉抗疫有了更真切的了解,真实的抗疫故事也是最鲜活的思政课教材,要好好整理。
李学锋说:“在武汉市,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志愿者,正在帮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没想到自己随手记下的一些所思所想,会有那么多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每天札记的评论中,既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也有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的朋友,当然更多的是省内市内的朋友,既是对生活在疫情之下亲人朋友的关心,也是对按下“暂停键”武汉的关心,朋友留言说:“挺好的日志,帮助我们了解到真实的武汉抗疫一面,也更体会到武汉人的责任担当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