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召回汽车500万辆 汽车召回渐成常态化

20.01.2015  11:37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施鹏

  “您的车召回过吗?”如今,车友之间见面聊天的内容很可能是这句话。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累计召回汽车近500万辆,实施汽车召回超过150次,创下了我国全年汽车召回次数的新纪录。

  从2004年第一例马自达  6召回到如今,汽车召回在我国已经走过十年。伴随着汽车召回的常态化,我国消费者维权仍面临种种困难。

   召回门槛逐渐降低

  近日,市民陈先生将自己家用的一款自主品牌汽车在4S店做了安全气囊的控制升级,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了整个召回流程。如今,召回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成为汽车消费市场中频率较高的事件。

  去年全国召回汽车共涉及31个进口品牌,20个合资品牌及11个自主品牌,几乎所有品牌都有召回行为。JEEP大切诺基5次召回,成为召回次数最多的车型。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信息显示,去年全年,我国汽车市场召回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召回门槛也在“降低”。除了涉及发动机、变速箱、安全气囊等关键零部件的安全隐患召回以外,如汽车照明系统、门锁等辅助性零部件的大面积涉及隐患,部分车企也均做了召回处理。

   中国式”召回显不足

  然而,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一些“中国式”召回也凸显了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不足。一些缺陷汽车本应由车企主动召回,却需要车主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维权。

  速腾“断轴门”事件持续大半年,梳理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中国式召回:车主维权——舆论跟进——质检总局启动缺陷调查——约谈车企——车企宣布召回。

  而车企的召回措施,被很多车主指为“打补丁”,难以消除他们驾驶时的安全隐忧,他们要求更换全新设计的后悬架,但厂家对于这一要求并不接受。“拉锯战”升级,借助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速腾车主成立了上百个维权群,开展持续至今的维权行动。

   完善第三方检测制度

  湖北省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行业协会会长喻志勇表示,召回制度管理上的短板一直备受消费者诟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公正的评估鉴定手段。很多鉴定机构与汽车厂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不认可其鉴定结果的情况经常出现。

  喻志勇表示,这些年,国内消费者在召回问题上经常被国外车企区别对待,重要原因就是召回制度约束力偏弱,召回处罚力度不够。他建议,我国的召回制度应该加大前端监管力度,探索有效的投诉信息收集、整合机制。同时,不断完善第三方检测制度,探索公正、有效的第三方检测手段。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