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长江走来——写在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开幕之际

12.07.2018  08:33

  奔流长江,跃动着中华文明的脉搏;奋进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7月12日,北京。在著名的外交部蓝厅,面向全球驻华使节,湖北动情讲述与长江的生动故事。

   那一份澎湃,实力作证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母亲河的壮美。

  流淌千万年的长江历史文化,宛如一座无以穷尽的文化宝库,在厚重的岁月中积淀着丰厚营养。

  从《诗经》中《周南》《召男》的吟唱,到屈原《离骚》的高歌;从谪仙李白的“千里江陵”,到诗圣杜甫的“不尽长江”;从“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高山流水,到汉口竹枝词、“汉腔汉味”文学艺术,长江文明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滋润着中华民族。

  迷人韵律,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2013年7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考察长江。

  湖北,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里的唯一省份,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一连串厚重标识,刻画着湖北的资源禀赋,更深刻标记湖北的重大使命。

  长江,垒起了“中部支点”的实力——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5年来,湖北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元大关,全国排名5年进3位。千亿产业由11个增至17个。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火遍荆楚,市场主体达到450万户;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6万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重大项目明显提质。海洋核动力平台进入技术设计收尾阶段,首个平台预计2020年前问世;光谷东,聚集了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天马等“国之重器”的黄金大道,正在勾勒“芯屏端网”的产业新主轴。

  长江,滋养了“千湖之省”的灵秀——

  世界地质公园神农架保存了地球中纬度地区最完好的生态群落,构筑中国中部生态屏障。

  丹江口水库每年为中国北方输送优质水源9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泰晤士河的水量。

  长江,涌动着“创新高地”的神奇——

  一支支“湖北队”,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位于武汉的铁四院勘察设计了中国一半、世界三分之一的高铁;世界所有光纤中,近半光谷造。“湖北智慧”闪耀“中国速度”;

  武汉大学卫星定位技术,使我国卫星定位精度进入“厘米时代”。“湖北创造”标刻“中国精度”;

  世界最大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中国均超过一半,其中八成出自武汉建桥军团之手。“湖北力量”浇铸“中国跨度”;

  蛟龙号潜入大洋7062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其前身是武汉研制的鱼鹰1号。“湖北探索”助力“中国深度”。

  长江,舒展着“海纳百川”的胸怀——

  高铁连通全国,4小时到达中国70%的城市;59条国际和地区航线连接世界;“汉新欧”国际班列累计开通16条线路,辐射28个国家、60多个城市,实载率达97.7%,居全国各中欧班列线路之首。

  布局海外,修桥筑路,建厂兴业,造福当地百姓。电力紧缺的越南广宁,因为阳光凯迪修建的两个标杆电厂,结束了“三天拉闸、两天停电”的历史,被越南政府赞誉“史无前例”。

  国际活动密集了。中印元首会晤、英国首相造访、上合组织旅游峰会;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大会、华创会、全球服务外包大会……重大活动精彩纷呈;汉马、武网、世界军运会……国际赛事纷至沓来。

  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湖北,责重山岳。

   那一种决心,雷霆万钧

  在家门口就能走上江滩亲近自然,感受壮阔长江。这是武汉青山区市民的惬意。

  少了“辣眼睛”的黑码头,多了“高颜值”的景观带。

  曾经,近八公里青山江滩沿线布满了码头,砂石往来,黄尘蔽天,一片喧嚣;如今,经过改造,青山江滩成为湖北首个“海绵”江滩,能吐纳、会呼吸,是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春风又绿江两岸”的背后,是湖北以雷霆万钧之力铁腕守护“母亲河”的生动实践。

  严字当头,守护绿水青山——

  连续4年,一年一部开创性、高“含金量”的地方性法规或重大决定,向水污染、土壤污染、秸秆露天燃烧、沿江不达标化工企业开刀问斩,织密保护长江的“法治网”。

  环保“一票否决制”,自然资源纳入离任审计,一份终身追责的“负债表”,督促领导干部交出一份“绿色资产”明白账。

  开展生态红线划定、长江跨界断面考核、空气环境质量考核与生态补偿等试点,一系列生态体制机制障碍陆续破除。

  高悬利剑,还两岸芳草萋萋——

  声震全国的“湖北行动”在长江边打响,一个个非法码头被取缔,一批批码头规范提升,湖北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拆除码头数量最多,腾退长江岸线里程最长,复绿岸滩面积最大。

  退渔、退垸,一根根竹子被拔除、一张张渔网被清理,把切割的湖泊“合起来”、把改变的水域“复起来”。

  天上,无人机监控露天烧秸秆;地下,土壤修复加速,还原自然生态本貌。

  哪里有污染,惩治的棒子就挥向哪里。2016年,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领到我省环保史上最大罚单——2196万元!

  以“雷霆之力”护卫母亲河,岸边,渐次回复万鸟归巢的壮美。

  河湖长治,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清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宜都市汇入长江。取缔数十万平方米网箱,500万斤母鲟鱼上岸……2017年端午节,清江库区网箱养鱼成为历史。

  2017年1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当年11月底,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37331名河湖长全部进岗履职。

  眼下,湖北正在全力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永葆长江母亲河的生机和活力。

   那一处山水,绿意金光

  绿水青山虽好,但不能守着它过苦日子、穷日子。

  跳出发展和保护的零和博弈,用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法,生态文明旗帜下的转型新理念,正深入人心。

  贯穿罗田县燕儿谷的郭家河,生活污水、养鸡场污水昔日直接排河,脏臭难闻。关停养鸡场、采石场,改造排污系统,修复河道生态……如今,燕儿谷净了、美了。白鹤、野鸡回来了,去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绿水青山,让老百姓“摘下穷帽”。

  好空气不但能让人们畅快深呼吸,还让种植者荷包更暖和。通山县在燕厦乡种楠竹1.05万亩,预计20年可吸碳13.11万吨,成为全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摇曳的竹海变身“绿色银行”。2015年至2017年,我省贫困地区的农林类CCER已累计成交71万吨,为农民增收1016万元。农村沼气减排项目53个,居全国首位。

  绿水青山,让老百姓“拔出穷根”。

  竹溪龙王垭,茶山变景区,游客蜂拥而至。龙王垭茶叶销售量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去年产值2亿多元。一栋由茶场厂房改造的生漆博物馆,一群农民正在专家指导下,用草或麻绳制作当地传统手工艺品。有了新手艺,每人一年可增加1万多元收入。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从“化工锁江”到“创新赛跑”,改变观念,新动能在长江边涌动。

  穿新鞋,走绿道,湖北肩负国家使命与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幅幅天蓝水碧、地绿人宜的新画卷在荆楚大地上舒展。(廖志慧、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