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区小空间产出大效益 每平方公里创财收6.3亿

18.01.2016  10:22

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张建军摄

加大教育投入,助推高品质教学

低保女性两癌筛查

江汉是我市国土面积最小的城区,是江城名副其实的“黄金心脏”。

近日,2015年全市财政收入统计数据新鲜出炉,江汉区再次交出傲人成绩单,独占鳌头勇夺三项桂冠——

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78.4亿元,位居武汉7个中心城区首位;

国土面积仅28.29平方公里的江汉,每平方公里产出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6.3亿元,稳居全省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县;

实现区级财政收入68.74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可用收入2.43亿元,稳居全省首位。

财政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系着百姓民生。江汉区攻坚克难抓增收,统筹兼顾保民生,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抓经济,促增收,江汉区一方面积极完善“营改增”配套财政扶持政策,强力助推现代服务业腾飞;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从财力上保障三大功能区建设和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力度,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吸引优质企业、总部经济落户;一方面完善和落实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利用“助保贷”项目,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

“在有限空间里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谋求效益最大化。”江汉经济开发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园区企业2015年缴税14亿元。加快建设中的武汉CBD,交通便利,服务业集聚,牵动着许多企业巨头的神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移动等区域总部开建或完工。800家企业抢滩入驻,只为触摸城市“心脏”。

抓环境,促共享,江汉区不断改善投资软实力,社区提档升级、城管体制创新、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城区向现代都市的嬗变。环境和服务提升了,城市功能完善了,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了,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愿意光顾。

时下的江汉,全面布局“十三五”全域CBD发展战略,提出在全市率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奋斗目标,财力紧紧围绕中心蓝图,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城市面貌提档升级,保障民生事业均衡共享,为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保驾护航。

另据长江日报:

以人为本 普惠百姓

江汉财政支出八成用于民生

社区环境整洁靓丽

2015年,江汉区除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国防支出等科目外,民生支出累计达49亿元,占全年财政总支出59.62亿元的82%。财政支出向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教育、节能环保、住房保障、平安建设、文化体育等领域倾斜。

【教育】

高标准助推高品质教学

2015年9月10日,“谁是球王”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总决赛在北京国家体育馆开启,武汉十二中梦想足球队代表湖北,向球王发起了最激烈的角逐,最终以 4:3力压乌鲁木齐三中猎人足球队,夺得年度初中组冠军。

这是江汉“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一个缩影。江汉区财政支出确保教育优先,在连续多年高基数高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义务教育段财政的全“兜底”。

数亿元的资金,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经费,新增教育用地;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发展素质教育;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实现校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全覆盖;推进北部学校新改扩建工程,促进教育发展与公平。

江汉教育已形成“三群一园”格局:南部友谊路中学、黄陂街小学、华中里小学、大兴路小学等市级示范名校群;中部武汉市十二初中、滑坡路小学、万松园路小学、北湖小学等特色名校群,北部武汉一初、新华下路中学、大兴实验第一小学、红领巾学校等优质名校群。中央商务区现代化教育园,也成为学生和家长的“新宠”。

【养老】

“10分钟养老圈”惠泽老人

正在改建中的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一应俱全。建成后,这里又将成为一处“医养融合”的惠民机构。

拥有11万余名老人的江汉区,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江汉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构建起“10分钟养老圈”。江汉区福利院作为养老品牌,获评“全国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单位”、“全国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

2015年,全区新建2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全覆盖。全区养老床位已超过3000张,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项目,通过增床位、强功能、加医疗、变机制等方式,保证集中供养“三无”老人,收养社会失能和生病老人。

与此同时,为全区“三无”老人、失独老人、高龄老人实行的配餐服务仍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社会保障】

托底线 救急难

目前,江汉辖区内共有18628名低保对象,财政资金首先安排相关托底资金,确保这批居民的应保尽保。

对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财政安排资金进行就业再就业扶持。

按照社会救助的相关条例,江汉区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残疾人各项补贴、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居民养老保险、优抚对象补贴和退役士兵安置等政策的落实。

【综合治理】

家园更安全 社区展新颜

在“平安江汉”的建设中,江汉区投入资金对社区、学校、医院、商场等重要公共场所进行视频监控系统的全面提档升级。新增协警200人,同时改善信息采集平台、应急防恐设备、派出所枪弹柜等警务装备,加强办案区域、执勤点和交通指挥平台的建设,推进政法系统管理创新。

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和活动场地全部达到600平方米以上。为确保老城区居民用水安全,该区投入1.4亿元,对老旧水箱进行了大范围更换和清洗。

【环境面貌】

提前提速淘汰黄标车

江汉区安排专项资金,对提前淘汰的黄标车给予补贴。同时新建罗家嘴停保场、3座公厕及1座垃圾转运站,更新环卫黄标车,购置餐厨垃圾车等环卫设备,改善城市面貌。

通过对道路、排水管网、外墙立面、楼体亮化的改造升级,中山大道和经济开发区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居民油烟、工地和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等综合治理和湖泊水体保护工作的推进,江汉区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文化体育】

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2015年,江汉区完成8个社区文体阵地的提档升级,大力支持“万民群众近剧场”和“美丽江汉”、“金桥书评”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生活的需求,让楚剧等面临发展瓶颈的艺术门类重新走近百姓身边。

新建成的江汉区图书馆,面积和藏书量均达到优质水准;区文化馆获评全国优秀文化馆称号,煨汤文化传承系列活动、单弦拉戏推进会以及非遗展示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让市民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与此同时,位于常青街邬家社区和万松街机场社区的2个室外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改建之中。

数读财政

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1条道路

新建21条联通道路,畅通路网微循环,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6万平方米

2015年,江汉区社区办公场所面积从3万平方米增加到6万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62个。

11场大型文化活动

2015年,江汉区组织了包括“迎春月”锣鼓大赛、“美丽西北湖”摄影大赛、“周末文化观景台”十周年庆典、第二届非遗文化节、民间工艺赶集会等11场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107位律师

投入128万元,为辖区107个社区各聘请一名法律顾问,每周半天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97%

通过新建、更新、维护55套户外健身路径,共计357件器材,全区健身路径完好率达到97%以上。

23家团队

新增孵化器面积6.4万平方米,新增大学生创业团队23家,2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500万元

投入400万元参与市区科技担保平台,科技担保贷款1500万元,放大了为全区中小科技企业担保融资的比例效应;投入300万元参与“天使基金”,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融资。

159场换届

安排专项资金,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帮助159个住宅小区业委实施业委会组建和换届工作。

2元保险

按每人2元的保费,为辖区70多万居民投保。因自然灾害、火灾爆炸、暴恐、见义勇为等情况造成人身伤亡的,最高可获赔11万元。

全新愿景——

“双过百亿”

带来百姓新福祉

走进“十三五”,江汉区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改革魄力,提出更高的经济预期——到202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将突破2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将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双过百亿”。

这一预期意味着,未来5年的江汉区经济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切实优化;旧城改造持续推进,城区面貌加速改善;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高水平、均等化、全覆盖,民生保障网得以进一步织密织牢,百姓将过上更加幸福康乐的生活。

撰文 刘元聪 朱素芳 姜莉

供图 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财政局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