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钢在江夏区委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发言全文

03.08.2015  17:35
区校融合  协同发展 为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智力支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江夏区在武汉市委召开动员会后立即召开全区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区动员大会,充分体现了江夏区委区政府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决心。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作为江夏区域的高校,武汉纺织大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江夏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纺大全体师生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江夏区委区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武汉科教资源富集,江夏高等教育优势突出。江夏区集中了武汉纺织大学等20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30余万,超过江夏区常住人口的1/3;区域内高校校园面积超过3万亩,占江夏区总面积的1/80,占全区建成面积的1/24。纵观国内外创新型城市,无不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创新创业集聚地,高端人才汇聚地,先进文化弘扬地。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作为创新主体之一,为建设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责无旁贷。今天,江夏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既是江夏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起点,更是江夏区域高校,我们武汉纺织大学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学校主体搬迁到江夏后,纺大人的“江夏情结”愈发浓厚。“江夏兴,纺大则兴”早已是学校师生共识。学校正在编制“十三五”事业规划,未来五年,纺大将继续加大阳光校区建设力度,努力建设纺织服装特色鲜明、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校园。在江夏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进程中,纺大将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传媒艺术、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和江夏区域内的兄弟高校一道,在江夏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科研研发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大力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江夏国家创新型城区建设。       武汉纺织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100所地方高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等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近百名。开放办学,服务社会,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了“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覆盖了全省16个地市,其中与江夏区达成校企、校地协议和科研合作近30项。武汉纺织大学将借江夏建设创新型城区的东风,努力发挥区域创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加大与江夏区域内企业、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支持学校科研人员、纺大学子创新创业。学校将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江夏转化,为江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县域经济地位,实现“4321”经济倍增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大学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是能够“撬动”城市创新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城市增长方式转变、高校布局结构与产业升级等诸多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区校协作。建立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组成的创新驱动发展委员会,完善区校协作长效机制,搭建多层次对接平台,整合区内人才、智力和成果等创新资源要素,共建创新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园区,出台配套政策和有效举措,支持区校共同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鼓励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落地江夏,打造区校合作协同创新新常态,把江夏打造成武汉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高地。       二是强化区域校企合作。政府牵头,搭建区域内校企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校企创新合作。面向江夏急需,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和行业进步。开展学校、企业高水平科研人才、研发人才互派交流合作等活动,定期召开科技成果推广会。       三大力推进区校深度融合。区域内高校成立江夏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共建创业学院。制定实施针对区内高校创新创业大学毕业生的优惠专项政策,鼓励高校大学生在江夏创新创业。       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和创新创业主题艺术节,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针对江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为江夏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并积极推荐和动员各类毕业生投身江夏区服务。学校各项文体设施和教学科研资源面向江夏区人民开放。加社区联系,延伸学校服务社会功能,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办几所好大学”是创新型城市的召唤。武汉纺织大学正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学校将秉承“以服务谋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江夏区同呼吸、共命运,在江夏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征程中,举全校之力服务江夏“一个率先、三个示范”的战略目标,谱写江夏与纺大共同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