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管水通经脉——丹江口创新小型水利管护机制
(程勇)自从当上了塘堰承包管护责任人,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小茯苓村的刘丰斌的电话就响个不停。“田里需要水了,就打电话给我,我就给他们放水。水不用了,再给我打个电话,我就把水关掉。”刘丰斌说,塘堰不供水时,能养一千多斤的甲鱼,这个塘堰真是蓄水、养殖两不误。
在丹江口市,有不少人像刘丰斌这样,经过村里选举,自愿成为塘堰管护人。
管水两年来,刘丰斌每天都到堰塘上来看一看,他说,塘堰能有现在这样的水,得益于镇里“水厂+水利站+协会”的农田水利运作新模式。
丹江口市水务部门在各乡镇依托水厂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将五级用水的管理人员纳入协会会员,从源头来水,水库存水,干渠流水,塘堰管水,到田间用水,每级都有会员管护人。
丹江口市习家店水厂厂长李元明介绍,五级管水体系不仅把过去“一头一尾”的水利设施管护好了,更是让中间环节的“毛细血管”——干渠,通畅起来。“以往干渠经常没有水,沿线几个村的村民互相埋怨,甚至为争水大打出手,现在这种现象再也没有了。”
在习家店镇刘家沟干渠,选出来的管护员,把以前没人管的公共水渠给管理了起来,只要发现淤泥堵塞或是农户自行截留水源,他们都会及时疏通。水厂每年还会根据管护员管理的水渠长度,给予一定的管理补贴,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际上,丹江口创新的农田水利管护机制不仅有‘水厂+水利站+协会’,还有‘水厂+水利站’、‘水利站+协会’、‘联户共管’共四种管理模式。”丹江口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对新开工建设的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等界定因地制宜,绝不“一刀切”。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工程产权归市、镇和村三级所有,个人投资自建自管自用的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保证了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整合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明确产权6500多个,颁发产权证1400多个,签订管护协议8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