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陆路西行或水路北上 襄阳:万里茶道的汉水中枢

26.08.2014  10:28

  21日晨,襄阳古城墙与汉江相邻段,站在城墙上与樊城隔江相望,视野开阔特派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讯(特派记者李皖 郑汝可 发自湖北襄阳)

   历史选择了襄阳

  襄阳是万里茶道的汉水中枢。今天称为襄阳的这个地方,在当年万里茶道上,是三个重镇,汉水北岸的襄阳(今襄城);汉水南岸的樊城;再往上游去90公里,汉水东岸的老河口。

  当年,携货北上的茶商们,将茶包塞满襄阳楸子,离开汉口,经天门岳口,逆水行舟20多天。一大批在樊城卸货,换体积小的船北上,驶入狭窄的唐白河;一小批在老河口卸货,换上骡马西进,入川陕,走兰州;而巍峨的襄阳城,隔江默默俯瞰着这忙忙碌碌。

  该怎样看待襄阳在中俄万里茶道上的地位?接待我们的湖北日报襄阳分社副社长邓洪涛说,“南船北马,汉水中枢”,在中国版图上,只有汉水是南北向的,它连接起了长江与黄河,连起了北方与南方,而襄阳正在中心点上。

  据襄阳地方志记载,唐代元和年间,全国有4个人口过10万户的城市,襄阳是其中之一,仅次于长安。“万里茶道选择襄阳,正如同历史上的历次选择一样,贯穿南北中国,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点”,邓洪涛说。

  如今的襄阳,是湖北省城区面积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包含了襄城、樊城、襄州三个区以及老河口等多个县市。

   看不见的收藏

  20日,循着当年的茶路旧迹,采访团走访了樊城码头、老河口码头、汉水河道、唐白河河道。

  史载樊城当年有22个码头,沿江一字排开,帆樯如林。挨着江,堤岸上一条繁华路,商行、货栈、银楼、店铺、手工作坊密布,号称“九街十八巷”。

  带我们一同走访的,是襄阳地方文化研究者、襄阳文化遗产民间保护组织“拾穗者”的发起人李秀桦,他带来一本团队编印的叫《留住记忆》的小册子:1999年樊城汉江大道的景象,依稀寻得当年旧影——密密匝匝的黑色布瓦和白色山墙,呈两列沿江排开,繁密、古老而沉重。

  现在我们站在原处,眼前是一条一片建筑也没有的宽阔大道,沿江展开,一直伸向远处的汉江长虹大桥。经济变化、战争、防洪建设、城市发展,从上世纪30年代起至本世纪,终将旧的格局扫尽。

  “九街十八巷”还剩下一条巷,叫陈老巷,150米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下来。过去这里煤油、颜料、布匹、制帽、制线、梳篦等商铺、作坊林立,现在完全是民居。记者采访了94岁老太衡德华,她在这里住了60年、4代人。

  “住的都是老户。孩子大了就走了,有时来看看,有小时候的记忆”,衡老太说。

  老河口与此类似,也只留下一条明清老街,叫太平街。据老河口市政协主席李守成说:“街上最老的房子有400年。

  20日上午,从陈老巷走出去,上磁器街。街上已经全部“现代”了。李秀桦一路上给我们指点:这里原来是个会馆,这里原来是个老字号,这里……记者仿佛茨威格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里那个访客,在听失明的老人讲述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的他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