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中国水质情况很糟糕 具体多糟属国家机密
本报记者 高江虹 实习记者 孟环宇 北京报道
“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呼吁要保护水资源,治污减排,但是水质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善。”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叹了一口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奈地表示,若再不加快在源头堵住污染水源的行为,水污染治理的时间又很漫长,很快我国将水危机频发。
4月11日兰州发生水污染事件之后,北京水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再次曝光:北京一些用户被告知家中自来水“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须加装净水器。
尽管此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专门入户检测,并辟谣“自来水重金属超标”,但水质安全仍再一次高度牵动人们的神经。
深处理水厂不足2%
4月14日,北京自来水水质监测中心去爆料现场检查看,净水器厂家所说的重金属超标不过是其偷换概念,其检测数据应该是矿物质可溶性固体的数值,而这种物体完全对人身体有益无害,在自来水制水过程中不需要去除。
4月17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企业代表聂燕冬再度回应称,北京的水质有保障,全过程的水质监测体系,具备很强的水质检测能力,有全面的水处理工艺。
事实上,聂燕冬所言不虚。北京的自来水厂设备与技术能力均在国内名列前茅,而其对水质的检测严格程度亦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其水质合格率相对也比较高。据了解,北京市自来水拥有全过程的水质监测体系,在水源建水厂,出水厂和管网终端等五个环节都设置了安全防线。出水环节有三级检测,在用户终端还有302个检测点,随时关注水质问题。
另外,北京自来水集团的水质检测中心检测能力达到了205项,远远超过国标的106项。因此,首创股份副总经理张恒杰评价起竞争对手北京市自来水厂的表现,仍客观地认为,北京的水已经比很多城市的水安全得多。
只是,全国有几个北京?其他城市有多少做到像北京一样设备先进、技术多样、检测严格?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指出,即便在新国标106项标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做到,少数只能做到10项或40项,目前做到深度处理的水厂不到2%。
所谓深度处理,指的是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水处理工艺,即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而深度处理还可以解决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污染。
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数据,全国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质劣于Ⅲ类。部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除常规化学指标外,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
据了解,地下水受As、F、Fe、Mn、放射性物质,以及天然化学背景与人为污染;地表水受微量污染物、重金属,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污染;湖泊水源泥沙剧减,对下游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沉淀不利,而水库内泥沙淤积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
因此,当前我国的水质情况远超传统工艺能处理的范围,理应提升水厂的深度处理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不容乐观。
而刘文君提供了另外一个数据:现在有不少水厂采用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工艺的规模占城市供水规模的1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比例都提升至10%,仍意味着90%的水处理无法排除被有机化合物或重金属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