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新记]人与水的命运警示——行走于高关水库的思索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才忠 通讯员翟存波 熊安武
高关水库位于京山县北 东经113°11′11" 北纬31°16′06"
高关水库库容量2.12亿立方米
○我省首个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库容不足
一库清水慵懒地躺在那里
一条一公里多长的水泥大坝,像巨人的手臂,呈“7”字形,横亘在京山县城以北45公里的群山之间,硬生生把一库清水挡在了这里。
6月27日,记者站在45米高的坝顶放眼望去,远处,群山逶迤;近处,湖水慵懒。
坝前,好大一片开阔的湖底。湖底长满野草,两株泡桐树足有近10米高。几位妇女,提着刚买的菜,从长长的湖底走过,登上远处湖边的那艘铁壳机动船,向着深山里的家驶去。
船主王国祥也住在上游的深山里。以前,船就泊在家旁边;现在,要走二三里路才能来到湖边。以前水大,水库像个力大无比的壮小伙。“现在水小了,软绵绵的像个患了病的妇女。”他说。
高关水库管理局局长邱继兵告诉我们:水库总库容2亿多立方米,全靠蓄积雨水而成。近四年来,京山及周边地区降雨量骤减,以往每年在1100毫米,现在只有600毫米左右。加之要给灌区输水,所以,水库没有了以往那种烟波浩渺的气势。
“现在的库容只有1亿立方米左右,水位比正常年份低了14米。”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当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离水库53公里外的应城市杨岭镇袁何村。80岁的徐爹爹和70多岁的景爹爹,身体硬朗,他们还清楚地记得40年前的难忘岁月:“修高关水库很苦啊,不容易啊。”这个水库到底浇出了多少粮食,村民们已算不清。但是水与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紧密。近几年,旱魔肆虐,水库只能尽力而为。“去年,一些稻谷浇不上水,活活干死了。”景爹爹说。
晚上,入住京山县城宾馆。洗脸池旁一则小告示,让我们心里一沉:“京山连续四年干旱,全县生产生活用水紧张,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一位年长的服务员说,京山山清水秀,这样的告示她以前从未见过。水危机,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应城京山协力
十万儿女修水库
高关水库位于京山县三阳、绿林、宋河三镇交界的大富水河干流上。应城为何要派工参与,且承担了任务最重、最艰险的大坝修建?京山则负责修建水渠。这是因为,应城水资源更为紧缺,需要从京山“借”水。
82岁的熊望宗老人,忆起1970到1973年修建水库那些盛大场面,眉飞色舞。这个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军人,当时是工程科科长。在他眼中,那种按照部队编制组建的建设大军,那种红旗猎猎,号角声声的阵势,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那种奋勇争先、不甘人后的竞争场面,丝毫不亚于血与火的战场。那时,没有大型机械,高耸的大坝,全靠肩挑手扛板车拉,一点点垒起来。死伤事件时有发生,“人死了,白布一裹,装进棺材就拖走了。”他说。
修水库的累,留在徐爹爹和景爹爹的记忆中:繁重的体力活,常让人精疲力尽。下雨天,才是难得的休息日。因为赶进度,因为劳动竞赛,就要争土石方,斗殴事件也不免发生。
修水库的苦,写在下乡知青的博客里。武汉知青陈义忠这样写道:“大集体的生活三餐一个样,每人每餐半斤米蒸钵饭,大锅菜是水煮萝卜,一点油花也没有,每餐每人一勺菜,但没吃过一顿饱饭。”“我开始抡大锤打炮眼了,尝试着装炸药,点炮,奔跑,每一个步骤都是惊心动魄。”
1971年,大坝等主体工程基本竣工。1971年4月12日开始拦水。1972年总干渠施工。1972年7月16日,首次开闸放水,当水位从114.68米降至104.87米时,大坝迎水面两次发生滑坡,滑动总长486米,同时,坝基渗水严重。“应城人干劲大,一年修了个大垮坝。”面对京山人的善意取笑,应城人不服气,1972年开始重修,将大坝下移130米,坝顶高程降低4米。1973年12月11日基本完成。
高关水库总投工5500多万个。这一库清水,是用两县儿女的血和汗换来的。
寂静无声的泄洪闸
忙碌喊渴的灌溉闸
高关水库最初的主要功能是:为汉北河防洪错峰,为京山、应城30多万亩粮田抗旱。
近4年来,库容减少,泄洪闸已4年没有启用,今年可能也要“休息”一年。扶栏看去,泄洪闸的闸门已满身锈迹,泄洪渠裸露干硬。
因为水少,前年新落成的高关水电站还没有发出一度电。
灌溉闸却在不停地忙碌着,今年截止到6月,该库已为灌区输水2000余万立方米。从1972年开灌到2013年,高关水库已累计为灌区供水近21亿立方米。其中去年为灌区输水3830万立方米。
可是,旱情一年重于一年,不仅高关水库,其他水库也均已远远不能满足它们所对应的灌溉任务。
每到抗旱时节,应城、京山都希望高关水库能多给自己输水。每年,省抗旱视察组都要到这里协调两地用水事宜。
2013年,应城。大富水、漳河断流,2000口塘堰干涸,30座水库在死水位以下。全市28万亩农田受旱成灾,绝收6万余亩。眼看稻田干得冒烟,应城的100多位农民急了,他们自带抽水设备,到已是死水位的高关水库抽水。那时,水,确比金子还贵。
2013年,京山。水库的水不够用了,政府部门只得向水产养殖户“讨水”抗旱。仅永兴镇就有260多个养鱼户弃鱼保苗。这种舍小局保大局的境界里,又浸透了多少不舍与无奈?
水的命运怎样
我们的命运就怎样
水很宝贵,水又频遭轻视。去杨岭镇采访,必经与之毗邻的汤池。“汤池温泉”四个大字高大醒目,也很刺眼。夏天,应城的田野到处喊渴;冬天,汤池的温泉似乎源源不断,供络绎不绝的人们洗浴。这种反差令人回味。
我们缺水,但又不爱惜水。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被用来冲刷家用马桶和公共厕所,这可以装满50个高关水库,水资源浪费触目惊心!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已达15%以上,除去正常范围内的流失率,如能降低10个百分点,即可节省52亿立方米水,相当于26个高关水库。
过去100年,地球人口增长了4倍,用水量却增长了7倍。我国农村缺水,城市更不容乐观: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美国人查尔斯·费什曼在其《大水荒》一书中说:水的黄金时代很快就接近尾声了。但是每天,我们用完水后,就不会想到它,因此我们对水的未来视而不见。人对于水的感情已然被湮没、掩盖,因为水轻而易举地出入我们的生活。
也有对水恋恋不舍的人。“我在这里守望了41年,快退休了,确实有些伤感。”高关水库管理局的黄新国这样感慨。这份感慨里满是酸甜苦辣。没有对水的亲敬,没有几分韧劲,怎能在这荒郊野外长期坚守。几栋平房,几十号人,整天与水库、水渠为伴,到最近的集镇也要走10多公里,一二千块钱的工资,怎能留得住年轻人?“我们那一辈的人听话,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现在的年轻人,天地广阔,可以自由择业。但是水利总得要有人来接班啦!”老黄不无担忧。
像其他水库一样,高关水库较难留住大学生。一些大学生来这里工作一二年,就另谋他就。但我们在水库采访期间,也看到了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身影。小胡、小熊,已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虽然内心也曾有过纠结,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小熊的父亲、伯父、姑父都是高关水库的老职工,如今作为下一辈,他从繁华的县城来到这里,接上了长辈的班。王玉才,东北汉子,70后,大学学习期间,就与湖北的水库结下了深厚感情,毕业后毅然选择留下,一干就是15年,现在已升任高关水库副局长。
高关水库早在2006年就被上级部门授予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分别在2009年、2013年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复核。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该局筹资建设了高关水厂,设计日供水量1.6万吨。一库清水,经过水厂处理后,每天都在汩汩流向周边的乡镇。
湖边拾贝
鸳鸯溪 美人谷
闻名省内外的京山鸳鸯溪、美人谷,均位于高关水库上游,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鸳鸯溪以河水清澈,河岸植被多样生动而见长。乘橡皮筏漂流,一路河道曲折迂回,断岩笔立,浪石穿梭,峡谷幻影不绝于目。水流或急或缓,两处拦河坝形成5米见高的落差,沿滑槽倾泻而下,惊险而刺激。沿途共有10多处景观,景致随视角转换出现奇妙变化,构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意境。作家张长缨留有“一江流水千幅画,斩浪劈波闯天涯。山环水绕生险趣,风景人生添佳话”的诗句,鸳鸯溪又被称为“十里水画廊”。
美人谷与绿林古兵寨遥遥相望,宛如美人仰望英雄。她位于绿林镇东南一公里的万福河峡谷,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珠帘瀑,觅芳潭、相思潭、沐浴潭、望美岩、美人潭、美人部落等景点连缀而成,景色直逼九寨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