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三道河水电工管局兴水利民成效显著

07.11.2016  19:02

 

  三道河水库鸟瞰图

2016年5月1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左六,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在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左四)的陪同下,检查指导三道河水库防汛工作

三道河水库溢洪道溢洪

武当湖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图

小学生到三道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参观学习

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雕像

百里长渠实景图

乘势而上  绿色发展——湖北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兴水利民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熊渤  通讯员  窦德  朱宏

三道河水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西2公里处,由“五湖四峡三岛”相连组成,俯视犹如一块巨大的明镜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因毗邻“三国源头”、“三国名胜”水镜庄,又被誉为水镜湖。漫步在三道河水库,雄伟的工程、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面和清秀的山林,让人难以忘怀,由衷感叹:“九龙吐玉展金波,万木丛中蓬莱阁;桃源仙境今何在,请君一游三道河。” 

三道河水库是襄阳市直管的大型水库之一,也是全市水库管理工作的标杆。水库1959年动工兴建,1966年7月建成运行,拦截汉江支流蛮河,承雨面积780平方公里,总库容1.54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274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保安、农业灌溉为主,兼有水利发电、城镇供水、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水库建成运行50年来,共拦截1000立方米/秒以上洪峰7次、400立方米/秒以上洪峰30余次,累计防洪减灾效益达50多亿元。水库灌溉南漳、宜城两县(市)30.3万亩农田,年均引水2.2亿立方米,宜城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首批全国“吨粮田县市”。水库建有电站3座、总装机7270千瓦,年均发电1500万度。年均向南漳县提供城镇生活、工业用水3000多万立方米。水库旅游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水电施工、工程监理、加工业及种养业等三产业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干部职工爬坡过坎,奋力前行,以“四抓一促”(即抓编制管长远,抓水费是本职,抓项目强基础,抓多经增后劲,促进发展惠民生)为核心,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圆满完成每个年度目标任务,精心打造“机制活、基础牢、职工富、生态美”的三道河新形象。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水利管理先进集体”“湖北省水利系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和“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乘势而上 

老工程焕发新生机。“十二五”期间,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资的机遇,争资立项。率先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2亿元的一大、一中、三小5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升级改造水雨情遥测系统、配套溢洪道检修闸门设施,巩固完善了防洪减灾体系,提升了水库防洪标准和安全系数。争取省级以上投资1亿余元,实施了15个年度的三道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完成干渠整治33.454公里,支渠整治6.596公里,渠系建筑物152座(处),灌区工程面貌和管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有效灌溉面积从原来的22.8万亩扩大至30.3万亩,新增灌溉节水能力1459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8提高到0.60,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涝渍旱灾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工程管护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千分制”考核标准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到每日巡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水库及渠系管理达到了上坝道路通畅、坝身整洁、库面清洁、草皮整齐、溢洪畅通、设施灵活、水雨情运行正常及一渠两路四行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等管护要求,工程形象优良、运行安全。 

引资立项捷报频传。“十二五”期间,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向上争取并实施了总投资1.4亿元的节水改造、水土保持、增效扩容三个重点项目。其中三道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每年争取资金达2000万元,极大地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促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三道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累计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主题明确、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十个子功能区。三道河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136万元,3个电站由原来的手动控制变为现在的集中监控,综合发电效率提高10%以上。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该局先后争取国家、省、市资金4000余万元,其中争取市级财政近2000万元,实现了“十三五”精彩开局。 

农业灌溉效益显著。多年来,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已任,以全面提高完善工程体系和加强农业灌溉管理为重点,以水资源节约、优化配置和保护为核心,以体制创新和发展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计量与收费方式方法,实行放水与收费同步,严格执行水票制,先申报、后放水,“放多少水,收多少钱”,年均征收农业水费300余万元。在灌溉工作中,坚持做到先高后低、先傍后冲,做到高渠高田有水抽、低渠低田能自流,全灌区实现“一盘棋”。“十二五”期间,灌区大小旱情不断,粮食年年丰收,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抗旱攻坚战,灌溉服务满意率100%,为襄阳市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过百亿斤作出了重要贡献。 

城镇供水优质高效。“十二五”时期,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水价构成体系,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切实发挥水库护源保供职能。该局与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多次对接联系,联席召开“供水价格协调会”,对外多方考察各类水库供水价格,充分协调沟通,达成初步共识,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批复水价标准。预计年均收取原水费700余万元,不仅加强了水资源管理保护,而且促进了单位良性发展。 

人水和谐 

防汛抗旱力保安澜。三道河水库是漳城人民头上的“大水缸”。“十二五”期间,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到位、技术保障到位、物资储备到位、科学调度到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抗灾骨干作用,确保防汛保安万无一失,成功抵御2012年“8·6”特大洪灾,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五连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力保障。在今年的防汛检查中,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称赞:“三道河防汛工作做的实,做的细,达到了‘五个到位’的要求”。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春明在三道河水库检查溢洪道时指出:“水库管理的好不好,就看闸门守得牢不牢,这里滴水不漏,管理的很好。要确保水库防汛安全万无一失。”三道河全局干部职工用夺取“98+”防汛抗洪全面胜利的成绩,回报了领导的信任,兑现了向群众的承诺。 

水保建设精雕细琢。三道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于2011年2月命名成立,是全国第一家以水库命名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编制了集“生态保护、技术推广、科普宣传、水情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三道河水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总投资达5379万元,初步建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水土保持典型措施展示区、溢洪道高陡边坡防护示范区、人工模拟水土流失侵蚀演示区、植物引种展示区、溢洪道左岸弃渣场水土保持治理区、水土保持文化墙和科普长廊。园区还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对接组织武汉大学、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师生到园区参观学习、互动实验;南漳县6所中小学校,先后组织1800余人次到园区学习水保知识,接受水情教育。与此同时,开展水保进校园活动,发放1500余册《水保科普教育读本》和2000多份“水土保持,从我做起”倡议书。园区在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中,充分发挥出引领、促进和示范作用。 

扶贫工作精准发力。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强基础、兴产业、促扶贫”主题,深入结对帮扶点南漳县李庙镇茅坪村走访调研,认真听取村两委班子意见和群众诉求,确立“借力水利工程激发脱贫致富活力,‘渠道’‘农田’深度交融,水利致富良性互动”的扶贫工作计划。通过向上争取、自己动手,先后筹集资金30余万元,在该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并针对该村30亩农田灌溉水源紧张和用水困难的现状,修建了一条灌溉水渠,让“靠天田”实现旱涝保收,初步估算每年可增收3万余元。目前,水利扶贫资金已全部到位,饮水工程和灌溉水渠正在抓紧施工建设。三道河人用“脱贫致富,水利争先”的实际行动,极大地激发村民脱贫致富激情与信心,村干部和群众们看到通水在即的水渠,连连称赞“旱地长龙输脱贫之水,水利工程圆小康之梦”。 

  “七制”管理凝聚正能量。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机关日常管理,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实行“七制”管理制度,即学习考核制、环境卫生检查制、工作日志检查制、政务信息报送制、日常考勤制、内部审计制、重点工作督办制,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主观能动性,实现全局上下“一盘棋”。通过“七制”管理,实现了日常管理全覆盖,有力推动了机关作风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同时把“两学一做”、“履职尽责”贯穿工作始终,全局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以“严字当头、实字为本、精细落实”正能量打造三道河新形象。 

绿色发展 

奏响水生态治理新华章。“绿水青山”是三道河的最大资源,生态优良是三道河的最大优势,绿色发展是三道河的最大潜力。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大力推进“引绿入库千山翠、植绿护渠万水清”的植树造林活动。在三道河水库,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两个国牌为依托,已建设省级公益林1146亩、苗圃115亩,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和较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打造了“自然氧吧”、“城市花园”和生态旅游胜地。在三道河灌区,积极响应“绿满荆楚”、“绿满襄阳”号召,坚持“生态治理、综合利用”主线,全面启动三道河灌区“绿满长渠”生态绿化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2.6亿元,在渠道及工程管理范围内及重要节点宜绿尽绿,绿化面积6137亩,栽植桂花、栾树、香樟、广玉兰等苗木261万株,实现绿化全覆盖。同时用好千年古长渠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字招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使千年古渠由“灌溉丰收之渠”升级为“生态秀美之渠”,把灌区打造成为集水利、观光、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光伏发电增活力。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水面光伏发电、水下水产养殖新模式,在局属武当湖水库引进渔光互补水上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3亿元,第一期1.43亿元,新建一座19.9MWP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后年均可提供2100多万度清洁电能,年实现工业产值2000多万元,每年可节约标煤6730吨,减少粉尘排放209.88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2016年5月8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填补了湖北省利用水库湖面进行光伏发电的空白。 

十三五”时期,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将紧紧围绕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提高工程建管水平、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增强单位经济活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六大方面,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互补双赢大文章,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绘就治水惠民新画卷。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