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成稳增长关键六省已投百亿 或成一号文件议题

27.11.2014  12:26

  李克强督阵 水利项目成稳增长关键

  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水利部视察。

  更有券商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水利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议题。

  临近年末,稳增长压力仍存,在棚改、铁路均趋饱和的情况下,作为投资重要抓手的水利工程加码态势明显。

  “集中力量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像推进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一样。”24日,李克强考察水利部时如是说。

  谈到水利建设与投资拉动的关系时,李克强称,水利建设“能够拉动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就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国家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同时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时间的推进,各个层面对于推进水利项目进程的支持于下半年开始提速。

  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10月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部署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年内在水利、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此后,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张明伦在公开场合表示,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的总投资规模大约是6000亿元。

  本报获得的券商报告显示,2014年水利建设将重回高速增长。随着水利部启动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水利发展将开启新一轮投资。据业内人士估算,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投资规模同比增速有望超过20%。

  平安证券[微博]指出,加快水利建设投资势在必行。“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利投资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相对“十一五”期间增长156%,年均复合增长20.7%,水利行业投资增速将是近阶段高峰期。

  然而,对于重大投资项目来说,资金来源仍是主要问题。有中部省份发改委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水利项目的周期长,盈利性又比较差,很难获得外部资本注入。

  李克强考察水利部时说,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光靠政府,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PPP(公私合作)、BOT(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投融资模式,更多调动社会资金的力量,要用改革破解千年“治水”难题。

  为保证水利工程迅速顺利地推进,各相关部委早已启动工作。

  上月24日,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今年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59亿元,用于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改造、新建灌区等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比去年增加72亿元。下一步,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财政部也于近期宣布,将在近日下拨63.25亿元支持农田水利建设,这笔资金的80%将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支出。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等将获得重点支持。

  近日,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国推广建立节水灌溉节约水量使用权交易和政府回购机制。力争到2020年,将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

  从地方来看,自10月底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各地迅速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部署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工作重点,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广西、浙江等六省区投入资金超过百亿元。

  与此同时,各类水利概念股也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