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生为民 缅怀“太行新愚公”李保国

06.05.2016  10:41

光明网讯(记者张薇)今年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噩耗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区,乡亲们悲痛万分。许多山区百姓自发在村里设置灵堂为他守灵。网络上,上百万人祭奠他,29万多网友在手机微信中为他点亮烛光。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老乡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土地上。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扎根太行山区30多年,每年“务农”200多天,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带领1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近日的采访活动中,记者走访了保定和邢台临城、内丘等李保国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探访这位被人们称为“太行新愚公”的大学教授感人的事迹。

2002年河北农大校庆时,富岗山庄撰写碑文,称赞李保国等科研人员的太行精神。现如今,这座碑仍矗立在河北农大的中心花园中。(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太行山道路”是这里鲜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这里的老师说,“太行山道路”的选择,是历史悠久的传承,也给了李保国教授无穷的力量。(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今年4月10日,李教授突然病逝,他的办公桌如今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桌上堆放着许多科研项目验收材料。课题组的老师们说,他们将继续做好李保国未完成的事业。(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多年来,李保国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奖章、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但他却曾说,自己最乐见的是一个又一个农民变成了农业专家。(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李保国家中的书柜上,有一张用压膜封存的叶子标本。标本旁写着两行字——拼将一死酬知己,裁红剪绿任由之。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说,“搬过好几次家,宁愿东西丢了,这个他始终不会丢,一直摆在书柜里。”(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30多年来,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亮了太行山上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南合红树莓……回忆起李保国指导他们发展苹果产业的过程,岗底村村委会主任杨沛军有些感伤。(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村民们称李保国为“李老师”,因为他的身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朴实的他们也愿意亲切地称李保国为“科技财神”,他们说,正是因为有了“李老师”的科技之手,才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在内丘县岗底村推行苹果套袋技术时,许多村民掌握不好技术要领。李保国就拽住他们胳膊找角度,捏着他们手腕找力度。今年61岁的村民杨惠春回忆,自己学套袋时,学了好几个小时才套上,但李老师从来没有不耐烦过。“没有李老师,这些苹果不会是这个样子。”杨惠春说,如今李老师走了,“他心里不舒服”。(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李保国的身影。侯家庄乡乡长郝立进告诉我们,没见李保国之前,他对他的印象是“名人”,可见了李保国本人,他觉得一点不像大学教授,没有距离感,“感觉就像农民一样”。(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在李保国教授的带动下,岗底村的老百姓都成了懂知识讲技术的新农人。目前,岗底村已有191名果农获得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级果树工证书。(光明网记者 张薇 摄)


春风拂过,绿岭核桃种植基地的树影婆娑。山区百姓们说,李保国的魂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是李老师的血汗化成的,这里的树,这里的山,都是李保国。(光明网记者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