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福祉挺起中国担当
在接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改善了国内民生,同样也是对世界民生福祉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而且对世界的减贫贡献超过了7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评价,中国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全球脱贫方面,中国也十分支持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中国作为今年G20的主席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场世界瞩目的扶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中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目前尚处于贫困线以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中国式的精准扶贫,积累了新的经验。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瓦利表示,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减贫经验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非洲中国投资论坛南部非洲区域经理伦加·齐基拉表示,中国计划每年完成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力度与决心令人钦佩。中国在减贫方面作出的成绩与意义更是非凡。非洲国家可以借鉴中国成功的扶贫经验。
脱贫只是基本目标,不断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16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福祉改善指数得分为97.5,改善程度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二。中国在民生改善方面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许。
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好生活,才能让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才能使家庭更加稳定和谐。数据显示,近年来,居民收入平均增速快于GDP平均增速,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稳增长的根本是为了保就业。既能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也能在资源、资金等市场要素有效配置下加快结构调整,这样的发展速度才能使经济行稳致远。近年来,我国发挥中央投资计划稳增长、保就业的杠杆效应,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支持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创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创新创业拓展就业新空间;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经营困难企业及“僵尸企业”的失业人员,稳妥有序地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对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给予适当安置……多措并举的努力,使得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而实现了稳就业的目标。
与此同时,一张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已经织就。
全民参保登记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整合;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制定工作;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正在实现“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
埃及《共和国报》副总编辑法乌兹对此评价,进行医疗改革、扩大就业、推进教育公平,中国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
“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2016年G20峰会即将在美丽的杭州举行。初秋的杭州,碧空如洗,鲜花簇拥,热烈的阳光洒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奋力铸就民生改善新篇章,这是中国的不懈努力,对全球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极为宝贵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