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平:好钢是这样“炼”成的

15.12.2014  14:16

毛新平在实验室进行钢铁材料力学性能测试(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华网武汉12月14日电题: 毛新平:好钢是这样“”成的

    新华社记者熊金超、李劲峰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超过10亿吨,占全球总产量一半以上。

    一直以来,我国钢铁生产能耗高污染大,钢铁行业成为亟待转型升级的“老大难”问题。

    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性能的钢材,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型的迫切需要,是毛新平的梦想。

    武汉钢铁集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新平,24年来孜孜不倦地攻克难关和探索创新,使我国在钢铁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相关领域“后来居上”。

    薄板坯连铸连轧是指钢铁生产中,将铸钢与轧钢两道工艺衔接一起,使用薄规格钢坯生产高性能钢材的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这项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德等国的技术理念,具有成本减少、能耗降低、性能提升等优点。

    1989年大学毕业后,毛新平就以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为研究方向,一头“扎入”这个领域。

    “传统炼钢工艺中,铸钢后形成的900摄氏度钢坯需降至室温,运输至轧钢机组后再加热到1200摄氏度才能轧制,中间巨大能量损耗可想而知。”毛新平介绍,连铸连轧,薄板坯铸完即可直接轧制,既能大量减少运输热量损失,还能避免温差变化导致钢材性能减弱。

    “薄板坯连铸连轧钢理念虽然是西方国家率先提出和研究的,但这项技术到底适用什么工艺,能够生产哪些产品,当时国内外都没搞清楚。”毛新平说。上世纪90年代,广州珠江钢铁公司从德国引进我国首条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开启我国在该领域的“边研发、边生产”的探索之旅。

    参与首条引进产线设计的毛新平,将首攻方向确定为新工艺条件下的钢铁钛微合金化。一系列的挫败,使很多同行都选择“转行”,毛新平则认定,我国钛资源丰富,研制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条件下的钛微合金化钢,定能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