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丨 校长寄语(三)
校长赵凌云寄语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届毕业生:马院学子要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今年是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周年。同学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重大历史节点赋予我们的意义和使命,思考马院学子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首先,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不能丢。 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门既科学解释世界又正确改变世界的理论。昨天,学校成功举办了田子渝老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的首发式和座谈会。这部著作告诉我们,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也选择了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领中国强起来。
其次,马院学子要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我们出身于马院,应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懂一些马克思主义知识、研究马克思主义,不一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的人,是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为人民服务事业的人。马院学子要有坚定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笃信不移,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实践、同群众相结合,同时要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最后,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人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要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根据赵凌云校长2018年5月3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届毕业生合影时的即席讲话整理)
校长赵凌云寄语历史文化学院2018届毕业生: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大家是新时代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新时代是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时代。现代化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推动,现代化强国必须是文化强国。文化不自信,道路、理论、制度就不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研究及历史观。历史文化学院学子要坚持和弘扬历史学的学科精神,发挥历史思维的独特优势,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文化不自信的民族是难以实现现代化的。 二战以来,多数国家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如一些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北非国家、中欧国家等。由于文化不自信,这些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导致经济上产业结构被国际不合理分工体系低端锁定,社会上陷于分裂,政治上出现混乱。
中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根本的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华民族是最有资格坚定文化自信的,诸子百家、四大发明、风雅颂、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是对人类卓越的文化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个伟大精神”,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
历史文化学院学子要坚定文化自信。 历史学是确立文化自信的学理基础。我们要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学术思维、学理基础,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的历史,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捍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作斗争,为文化自信贡献智慧。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广大青年是中国梦的追梦者、圆梦人,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
(根据赵凌云校长2018年5月3日与历史文化学院2018届毕业生合影时的即席讲话整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