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0.03.2015  12:33

  一是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向安全优质高产并重转变。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增高。武穴市农业局从源头抓起,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与12个镇处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和责任书,与超市、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和农贸市场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78份。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重点检查水稻、蔬菜、水果、茶叶、山药、中药材主产区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使用监管。向60多个生产基地发放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5000余份。对诚信门店、优良品种大力表彰和推广,对非法品种、假劣种子、淘汰品种、非法企业、不诚信企业在相关媒体上以曝光。
  二是促进农业发展由资源消耗向节约环保转变。为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改善耕地地力、农业废弃物回收和加强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抓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普及到 323个村,13.2万户,免费为12.6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86万亩,覆盖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蔬菜等五大作物,应用配方肥面积112.8万亩次,达到农作物总播面的74.8%,配方肥施用量达到1.49万吨(折纯),农作物产量提高5%,实现亩平节本增效45元以上。采购“武汉施瑞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秸秆腐熟剂348.43吨, 重点示范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面积14.8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法寺镇、大金镇、石佛寺镇、花桥镇、梅川镇、余川等8个镇处。从2012年到2015年的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今年完成了全部918个样品的制备和送样工作。
  三是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靠天吃饭”向改善农业设施条件转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依托千亿斤粮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自2010年以来,我们争得国家新增千亿斤粮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在我市实施,累计投入资金229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48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98万元。已建成高标准良田5.41万亩。2014年在大法寺镇梅均村、刊江办事处泉塘村等6个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衬砌渠道1.25万米,渠系建设物135座,配套建设人行桥等88座,新修或整修机耕路0.70万米。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桥涵闸相配套”的农业生产格局,提高了我市粮食生产能力。
  四是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武穴市农业局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遴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强的新型职业农民625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28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345人。培训农技骨干人才6人,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培训2人。为了使培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科学规范教育培训模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育方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制定认定管理措施。
  五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农户经营向社会化服务转变。通过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农户引领到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上来。在梅川、花桥、万丈湖等九个水稻主产区,开展水稻绿色防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四大防治任务。通过招标吸引江西巴姆博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单位承担全程社会化服务任务,累计防治面积16.29万亩,代耕代种代管面积2500亩,全市65个村、5333个农户受益,亩平增收200元以上,每亩化学农药与常年相比减少20-25%,防效与常年相比增加4-5%,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这种政府财政补助、农民群众自愿、专业组织承办、农业部门监督指导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应用,破解了一家一户病虫防治难的问题。
  六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由单一服务向市校合作转变。为了加快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创新步伐,近年来我市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全面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一是开展全面战略合作。2013年以来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中油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培养了39个本科生。二是建立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主要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建设了全省首家“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傅廷栋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带着课题驻扎在武穴开展科研。傅院士本人先后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农业科技试验、科技攻关。我局相关科室和农技人员主动对接,先后投入200万元在花桥、梅川、大金、大法寺、农场等建立了五大科研工作站基地,全面开展油菜和水稻农业生产技术合作。三是建设农业专家大院。我局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建立农业专家大院,为我市农业带来更多的科技力量支撑。四是办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先后在大金镇、花桥镇、梅川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吸引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油料所等科研院所20余名专家,累计开展专题试验300余次,示范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一二三期、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楚天学者”启动基金等一批科研项目在我市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扩大了我市农业在全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