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武汉这些大日子进入倒计时
1月1日起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花结果
12月28日
中山大道重现上世纪30年代老汉口风貌
12月31日前
地铁连机场终结坐大巴赶飞机历史
6月30日前
建成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传承红色根脉
4月10日
武汉马拉松穿江过湖纵山跨桥真美
12月31日前
“市民卡”通行武汉能消费出行看病办社保
1月1日起
“云端武汉”开通130项事务不用再跑腿
1月1日起推进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必须开花结果
同时积极申报自贸区、长江新区
武汉天河机场客流量重返中部第一 记者陈卓 摄
记者康鹏 肖娟
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目前我市正在争分夺秒主动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已经上报期待国家层面的批复,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也已上报等待国家审批,“武汉长江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正在积极申报。
有关专家表示,2016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武汉有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区、国家级新区三“区”叠加,推动城市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今年开始要“交账”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国家赋予武汉的新任务,武汉要拿出具体方案。
去年9月,武汉被国家直接“点名”,列为中部唯一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面临的最大战略机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综合试验,涉及经济、社会、行政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
国家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时间表明确:2015年,研究制定改革试验方案,协调落实有关改革举措,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条件成熟后逐项报国务院批准实施。目前,武汉已上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正期待国家层面的批复。
按照国家要求,2016年,武汉必将全面推进落实试验区域的改革部署。国家还将对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情况开展阶段总结评估。可向全国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这是国家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硬要求。以此,才能下接2017年任务:滚动部署年度改革试验任务,并开展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2016年的武汉,在创新改革上定将有连台好戏上演。
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点首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这是武汉围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出的目标。这意味着,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武汉创新改革经验,将出自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上。
武汉已制定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中心。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设立天使投资母基金。
东湖高新区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将加速推进股权激励试点,促进更多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合伙人服务中心建设。
全面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在光谷,每所高校将成立一家大学生创业特区,同时鼓励社会机构在高校周边建设大学生创业特区。
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正在申报 武汉是主要载体
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申报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武汉片区71.09平方公里,是主要载体。
目前,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正在等待国家审批。争建中国内陆首个自贸区,武汉充满期待。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基本定位是:立足内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试验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武汉将主要依托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进行建设。其中,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已获国家11个部委会签通过,并已呈报国务院,今年可能获批。东湖综合保税区有望争取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在试验区内,将进一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有关专家指出,例如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商事登记流程,降低对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试验区内将重点选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以及现代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航运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服务业领域。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还将突出创新驱动,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探索我国开放式创新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机制。其中,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政策叠加优势,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国际合作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武汉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两大战略连接点,将已有的港口、园区整体打包、升级,共同建设自贸区,取得整体联动效应,这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形态,能显著推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武汉离“货通天下”的昔日盛况将越来越近。
积极申报武汉长江新区 争当跨区域合作龙头
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必须着力于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目前,武汉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新区,主要在武汉长江以北地区,申报的区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涵盖了武汉主要的空港、陆港、水港,名称尚未最后确定,计划以“武汉长江新区”为名申报。
去年一年,国家级新区总共批复了四个。截至去年底,国家级新区总数已达16个,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贵州、陕西、南京、福州等省市。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申报国家级新区,是武汉市按照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作出的一项决策。在武汉设立国家级新区,将有利于打造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推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全面创新改革。
“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争当跨区域合作龙头的武汉不能在新区建设上掉队。”专家表示,武汉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过去虽多次提出发展国家级新区思路,但在区域划分上较为模糊。此次武汉长江新区则明确了对江北地区的定位,区域内拥有铁水公空兼具的交通基础设施,若申报成功将有效提升我市产业融合,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今年,武汉改革开放的力度只能大不能小,方向只能进不能退,尽快形成一批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经验,形成具有区域或全局意义的改革成果和改革效应,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才有强大的动力和厚实的支撑。”有关专家表示。
12月28日亮相
中山大道重现 上世纪30年代老汉口风貌
整修160栋历史建筑留住城市的根
【市民声音】
城史研究者胡榴明:
老房子承载历史
走过中国许多城市,定下心来想想,如武汉市中山大道一般历史、一般景观、一般繁华富丽的大街,好像再找不出第二条了。汉口江汉路可以和上海南京路比肩,但是,上海又有哪一条路能与汉口的中山大道并论呢?没有。一座城市没有历史,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老房子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中山大道的改造,是对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再次保护,十分必要和及时,也希望这样的改造能真正留住城市记忆,让历经沧桑的老建筑重现老汉口的辉煌。
(记者黄师师)
土生土长汉口伢曾凡顺:
远去汉味将回来
我是土生土长的汉口伢,打小就是民众乐园的常客。在我记忆中,早年的民众乐园有大舞台,总有人在那里拉曲唱戏,好不热闹。这次中山大道改造,对我来说不只是好玩指数上升,更重要的是曾经远去的汉味又将回来。中山大道是老汉口重要的商业交通干道,最能体现武汉商业历史文化风情。历史的积淀,沉淀出商业街区的厚重感。华丽转身后的中山大道,希望它不仅重现百年老街的面貌,也会全面提升周边商业氛围、环境品质和景观形象。以文化为媒介,吸引游客,带动商业繁荣,使大武汉的文化魅力再添一个展现和释放的平台和载体。
(记者黄师师)
中山大道保洁班班长朱玉平:
改造后老街更美
我是阳逻人,从去年8月起开始负责中山大道从六渡桥到江汉路这一段路的保洁,主要工作就是清理门面垃圾和维持路面整洁。这次改造,人行道将加宽,保洁量会增大,但我不怕。改造后路一定更平整更好扫了,环境变美,扔垃圾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希望通过我和班友的劳动,让这条百年老街更受欢迎。
(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易先云)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张全胜)去年12月28日,西起武胜路、东至一元路、全长约4.7公里的中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破土动工。今年12月28日,这条百年老街将涅槃重生。
中山大道历史辉煌:汉正街片区,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成为近代商贸发源地;六渡桥片区,形成时间长达近200年的商业街,成为华商聚集地;黎黄陂路地带,近代洋行林立。
经过一年的改造,这里将形成西段国际商贸中心区、中段购物天堂核心区、东段慢生活文化体验区的商业街格局。对市民而言,最可观的变化,将是路上的车变少了,步行的区域更宽了,出行更为便捷了。比如,改造工程将营造人性化、可驻足、景观宜人的慢行街道,增加人行道宽度,让市民放慢生活脚步。沿线将种植法桐行道树,形成4.8公里的连续绿化廊道,把绿色生态理念带回中心街区。
机动车道依然保留,但部分区域只能走公交车,限制社会车辆。其中,武胜路至前进一路设公交专用道;前进一路至黄石路改造为公交街道,限制社会车辆通行;黄石路至一元路以公交为主。
“步行+公交”,将使今后的中山大道形成以步行与慢行为主的交通格局。负责该项目的市国土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设计,是想让人们可以在街道上停留、小憩。
想快速抵达中山大道,也无需担心。今年底,地铁六号线将与其同步通车,在中山大道沿线设有武胜路、汉正街、六渡桥及江汉路4座站点,方便市民快速通达。
除了出行更加轻松愉悦,市民也将有视觉上的享受。中山大道沿线及周边,160栋历史建筑将进行加固、维护、整修等不同程度的修缮。公共建筑以石材、清水混凝土等为主,民居则以红色清水砖墙为主。漫步中山大道,城市百年记忆将如电影慢镜头一般,一帧帧完美呈现。
中山大道改造项目业主方地产集团透露,为了再现繁华、服务民生,本次工程除道路施工及排水改造以外,还会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建筑立面整治和商业业态调整等一系列综合改造措施。目前,大道现有打围路段已经展开路面开挖作业,施工人员在进行水电气管线铺设。剩余路段将在交通管制后分段单边打围。按照计划,今年12月28日,这条极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百年老街将全新亮相。
新街空管线全部入地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张全胜)中山大道始建于1906年,是最能体现武汉商业历史文化风情的大道。项目业主方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条百年老街上“开膛破肚”,难度超乎想象。但改造后的成果,定会让市民眼前一亮。
负责人称,此次改造不仅仅是针对道路,更有地下管网的全新铺设,“提升道路功能,让其更好地服务城市,是此次改造的一大目的”。
据介绍,中山大道地下共有移动、联通、电信、雨水、天然气、交通、照明等10多种管线。由于以前各单位在埋设地下管线时,各自为政,“见缝插针”,导致管线混乱不堪。
此次改造,要全部厘清这些管线的走向,针对能力较弱的箱涵进行升级扩容,更换老化的自来水管;还要让伴随城市发展越来越密集的架空管线全部入地,乱如蜘蛛网的空中管线从此将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针对中山大道低端小规模商业设施沿街密布、历史建筑功能没落的现状,此次改造将变车行优先为步行优先,变交通干道为文化旅游大道。围绕武汉美术馆现有业态,提升创意文化产业和创意摄影产业,引入精品酒店等商业元素,展示一批有中国特色、特别是有武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
“以后的中山大道再无杂乱的广告招牌,风景如画、精致有序的街道设施将令人赏心悦目;现有的低端商铺,比如有油烟的小餐馆、摆摊的都将清退,代之以多元高端业态”。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挖掘、重现老建筑、老街道的历史和故事的基础上,市民通过这次改造,能充分感受上世纪30年代的老汉口风貌。
地铁连接天河机场 终结大巴赶飞机历史
T3航站楼和地铁机场线双双建成
本报讯(记者张晟 鞠頔 通讯员刘丹丹 李军)武汉人乘地铁在主城和机场之间往返的日子正在临近。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省机场集团和武汉地铁集团获悉,地铁机场线将和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在今年底同时启用。
新的T3航站楼的启用,将使武汉中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地铁接入机场,将终结市民只能靠私家车、出租车或机场大巴赶飞机的历史。
湖北机场集团负责人介绍,T3航站楼面积超过T1、T2航站楼的总和,居中部第一。机场新建第二跑道,长3600米、宽60米,为国内最高的4F等级,可供有着“巨无霸”之称的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起降。启用后,天河机场高峰起降架次将由每小时33架次提升至55架次,旅客等待时间更短,航班准点率更高,客流量可进一步攀升,助武汉旅客吞吐量巩固中部第一。
地铁机场线也被称作“2号线北延线”,它从天河机场T3航站楼出发,经航空总部站、佳海工业园站、管委会站、盘龙城站、宏图大道站、常青车辆段站(除宏图大道站外均为暂定名),终点于2号线一期的金银潭站。从北向南,它依次下穿府河、地铁3号线,全程19.7公里,分高架站和地下站。因站间距较大,该线地铁跑得更快,设计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小时。
该线路的天河机场站是艺术特色站,目前设计方案尚未最后敲定。该站长416米,总面积达20682平方米,列车到站后采取站前折返方式运行,类似目前的光谷广场站。
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机场航站楼和地铁通过交通中心相连,该中心采用立体式设计,大大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在T3与交通中心之间,旅客平均行走距离为190米,时间约3分钟。相比之下,北京的T3航站楼和上海虹桥机场,都需要步行几百米才能抵达地铁站。
在交通中心,乘客可以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通达位于地下的地铁站厅和站台层。经粗算,在交通中心换乘上地铁,大约需要2分钟。这意味着,顺利的话,从T3航站楼到坐上地铁,全程仅需5分钟。
今年底,机场线和6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后,乘客可以在宏图大道站与3号线实现换乘,在常青花园站与6号线换乘,并通过线路换乘与1号线4号线相通。机场来往三镇的主要街区,将变得快速而便利。
【市民声音】
交通专家马鹤龄教授:
机场通地铁
弥补城市缺憾
去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1894.2万人次,武汉作为中部交通枢纽地位更显突出。这也意味着,平均每天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几乎完全依靠小汽车和大巴车来往机场。而国外知名城市和国内一线城市,几乎都有地铁线直通机场,这是大城市的标准配置。立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在今年底开通机场线,将弥补城市缺憾,意义重大。机场线通地铁后,将出现辐射效应,市民会空前地感受到去机场是如此便捷;周边地区和省份的居民,也将被这一优势吸引,更多选择来武汉乘机。
(记者张晟)
在深圳工作的田野:
会更多选择
从武汉中转
我是襄阳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在深圳工作,每年一到春节或国庆长假,都会为如何回家伤透脑筋。深圳至武汉的高铁一票难求,想回家只能考虑飞机,飞武汉机票价格比飞襄阳便宜得多,但到了武汉如何回襄阳又成了问题。
天河机场没有地铁,我只能拎着大包小包坐大巴。下车后再拉着箱子步行很久,进火车站。再坐车回家。这样一趟跑下来,人都要累瘫了。想到这个情况,每次我都咬牙买了全价飞襄阳的机票。身边不少在深圳工作的湖北人,也都有这样的苦恼。
今年底机场将通地铁,让人感叹。如今武汉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以后再回老家,肯定选择从武汉中转。(记者张晟)
地铁集团机场线建设负责人王锋:
春节不停工保建设
王锋说,春节期间,施工队伍主动放弃假期,盾构施工不停工,就是为了尽早实现线路的洞通, 为下一步铺轨和装修赢取时间。
他介绍,全长19.77公里的机场线,从金银潭至天河机场,由地上高架和地下隧道组成。目前全部车站主体结构均已完成,装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全线共有28个出入口,完成20个;全线共有风亭10个,完工7个。机场线的高架区间已完工,盾构区间正在推进,仅剩盘龙城至宏图大道站左线最后600米正在盾构施工,右线已于11日顺利贯通。机场线全线铺轨长度为56公里,已铺轨42公里。
(记者张晟)
7种方式往返机场和主城
本报讯(记者张晟 鞠頔 通讯员刘丹丹 李军)今年底,天河机场三期将正式启用。新的T3航站楼不仅块头更大,位居中部第一,还将使不出航站楼换乘7种交通方式成为可能。
“不走出航站楼,就可实现航空、城际铁路、地铁、公路长途、公交(含机场大巴)、出租车、社会车辆等7种交通方式的无缝立体换乘,这将是全国交通换乘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机场。”T3航站楼设计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说,今年6月,武孝城际铁路就将直接“驶入”武汉机场航站楼内,线路自汉口火车站引出,经后湖、天河机场至孝感。年末地铁将驶入机场。
天河机场交通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是聚合上述7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地方。该中心位于机场T2、T3及远期规划的T4围合区域,毗邻T3航站楼,通过空中廊道与航站楼相连,总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它总体分为5个功能层。地上设3层,地下设2层。地上2层为旅客集散大厅,配套商业设施,与T3航站楼旅客到达厅同层,通过廊道衔接,方便旅客换乘。地上1层为长途客运、出租车候乘区和社会车停车场,以及相应的管理及服务配套设施。地下1层为社会车辆停车库和交通换乘大厅,满足城际铁路、地铁机场线和机场转运旅客的需求。地下2层为城际、地铁站台层。
作为省、市重点工程,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助推天河机场全面升级,承载更多中部门户机场功能。“公铁空”多种无缝换乘交通方式也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武汉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其设计目标是,到202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3500万人次、货运吞吐能力达44万吨,为目前运输能力的2倍。随着机场扩容和国际航线增加,今后还可吸引河南、江西、湖南等临近省份旅客来天河机场乘机。
6月30日前建成
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 传承城市红色根脉
2000多件文物见证珍贵党史
辅助陈列《中共中央在武汉》中的雕塑作品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外景
本报讯(记者黄征 通讯员叶黎)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将全面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
2012年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央和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纪念馆的建设。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批准建立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位于汉口胜利街与黎黄陂路交叉路口,由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及与其毗邻的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3座老建筑组成,占地2495平方米,建筑面积4471.39平方米。
按照规划,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作为复原陈列场所使用,恢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办公室、中共中央秘书厅办公室、陈独秀办公室及卧室等原貌,再现当年中共中央在此办公和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一大批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此工作居住的情景。
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作为纪念馆的辅助、临时展厅。唐生智公馆将举办《中共中央在武汉》辅助陈列,以中共中央在武汉的重要活动为主线,用历史照片、实物、文献、档案等,反映党在大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以及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中的艰难抉择。怡和洋行员工住宅作为临时展厅和纪念馆办公场所。在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与怡和洋行公寓之间过道,将恢复展示中央机关使用的小轿车,真实反映当年中央机关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这位负责人说:“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是一座依托旧址建立的纪念类博物馆,我们已积极开展征集工作,征集到一批文献资料、历史照片、武器证章等。”
纪念馆建成后,3座老建筑互相映衬,互为依存,形成完整的纪念展示区,并与其毗邻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群、八七会议会址等一起发挥集聚效应,完整展示大革命后期党的历史足迹。
据悉,该馆是全国唯一以“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命名的纪念馆。整个纪念馆硬件建设,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旅游景区标准打造。
【市民声音】
“老武汉”刘长元:
对纪念馆充满期待
我今年84岁,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在唐生智公馆住了十多年,但并不知道旁边那栋小楼是中共中央办公旧址。直到前几年在报纸上看到,要把这几栋老房子改造成纪念馆,才了解到武汉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改造、筹建的时候,我对老房子门窗的样式,给文物部门提过建议,对纪念馆我充满期待。
文化工作者吕宏杰:
挖掘传承城市历史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我的工作与文物保护有关,对老房子、老街区有一份特别的感情。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既是革命文物,也是历史悠久、艺术水平很高的老建筑。党的历史和城市的历史需要挖掘和继承。我喜欢经常在这一带走一走,放松心情,有一种时空转换的感觉。老房子、老街区是不可再生资源,希望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早日开馆,也希望更多的老建筑被保护起来。
大学生秦璐:
了解历史珍惜当下
我是外地来武汉读书的学生,去年到汉口玩,路过这里时发现这几栋房子很漂亮。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这里正在做纪念馆。纪念馆开馆后,我会带同学来参观,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历史、珍惜当下的学习和教育场所。
(记者黄征)
“中共中央在武汉”文物
本报讯(记者黄征)参与筹建的市党史专家赵晓琳告诉记者,“中共中央在武汉”是一个新课题,筹建难度不小,展陈文物方面几乎是白手起家。
赵晓琳介绍,对于“中共中央在武汉”这段历史,党史界、近现代史学界、地方史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多少可参考、借鉴的资料,“做展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研究、考证的过程,将来观众看到的辅助陈列《中共中央在武汉》,有很多都是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机关在武汉”也是新课题。经过研究、考证,专家对位于汉口胜利街165、167、169号的中央机关旧址,精心设计了复原陈列方案,恢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办公室、中共中央秘书厅办公室等原貌。
纪念馆的3组老建筑属于不同的文物保护级别,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属国保单位,唐生智公馆是省级文保单位,怡和洋行是市级文保单位,维修保护的程序比较复杂。对此,文物工作者始终遵循“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的原则,在保留原貌的前提下做出陈列展览。
纪念馆展陈方面,赵晓琳说,筹建初期没有一张照片、一份资料、一件文物,一切从零开始。“上世纪20年代与中央相关的东西微乎其微,征集难度非常大,我们通过深度挖掘和研究,发现了一些资料,也得到了收藏家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征集的2000多件实物和文物中,不乏精品”。
赵晓琳介绍,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武汉红色文化旅游的内涵,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也是留住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
武汉马拉松 穿江过湖纵山跨桥真美
一场赛事彰显大武汉风采
武汉2008年曾经成功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邀请赛 东方IC供图
本报讯(记者高崇成 通讯员龚跃翔)猴年春节期间,首届武汉马拉松各项筹备工作并未停歇,近日将迎来筹备倒计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组委会将与主冠名商正式签约。
汉马设置健康跑、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项目,于4月10日在汉口江滩一期大门处的武汉科技馆起跑,穿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跨越汉江、长江,途经晴川桥、长江大桥、沙湖大桥、双湖桥,沿着莲花湖、月湖、沙湖、水果湖、东湖,最后跑到终点欢乐谷。健康跑、半马、全马的终点分别设在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欢乐谷。
全程42.195公里的汉马赛道沿途,分布着汉口江滩、古琴台、长江大桥、黄鹤楼、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江滩、沙湖、汉街、东湖、磨山等最能体现武汉历史人文底蕴和山水桥城风光的景点,被誉为“最美的马拉松赛道”。
参赛选手限额20000人,却吸引了全球五大洲包括国内30多个省市区的60000多名跑友报名,抢票难度堪比春运,组委会最终只能通过电脑随机抽签确定参赛选手资格。
汉马路线需要穿江过湖纵山跨桥,道路坡度起伏较大。特别是晴川桥上桥处很陡,长江大桥上桥路段长且一直在爬坡,东湖沿线道路狭窄弯道多。相比于国内绝大多数马拉松赛道都是平路,汉马将使参赛选手面临较大挑战,要跑出好成绩不容易。
汉马组委会竞赛部负责人姚钦安介绍,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冠军李小双近日确认,他将带领100多位金融证券界的精英们来跑武汉马拉松,届时跑友们可在赛道上一睹昔日体操王子的风采。
李小双带领的这个团队,成员全部出自长江商学院EMBA班。李小双本人报的是半马项目。他告诉组委会方面,武汉首次举办马拉松,作为一个湖北人,肯定要来跑一回,但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只能跑半马。
汉马还将迎来一支特殊的队伍,由武汉本地10多名残疾人组成的轮椅跑团。届时,他们将坐在轮椅上,用手驱动参加长达近13公里的健康跑项目。他们能不能顺利抵达终点,关键看能不能经受住晴川桥和长江大桥这两个上坡路段的考验。(记者高崇成 通讯员龚跃翔)
【市民声音】
公务员张威:
增加参赛名额
我平时喜欢跑步,曾经参加在江滩的李宁10公里健康跑。武汉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比赛,我报名想参加半马,可惜没中签。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跑步,希望汉马今后能增加参赛名额,让更多人获得参赛机会。当然,也希望汉马一届比一届办得好。
(记者高崇成)
健身达人周洪华:
供水注意细节
我打了多年羽毛球,也酷爱跑步和瑜伽。这次很幸运地被抽中,获得半马参赛名额,能在武汉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比赛时就跑一回,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跑出不错成绩。以前参加木兰山徒步大赛时,组委会沿途用大瓶供水,喝不完很浪费,所以我一直没喝水,相信汉马组委会应该考虑得到这些基本的后勤保障问题。
(记者高崇成)
跑步APP设计人员曾雪:
就近考虑如厕
以前参加广州马拉松比赛时,我曾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在10公里左右时一瘸一拐地跑却没有放弃,感觉很震撼,这件事激励着我坚持长跑,并且开始从事跑步APP的设计工作。武汉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我很幸运地被抽中。很多城市第一次办马拉松时,在食品等物资供应以及赛道沿途厕所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希望汉马能注意这些细节。
(记者高崇成)
汉马赛道周边环境
整治美化迫在眉睫
本报讯(记者高崇成 通讯员龚跃翔)汉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距汉马开跑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但由于赛道沿途有多处工地,周边环境整治和美化是汉马筹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汉马途经的地段,跨越汉江的晴川桥和东湖沿线,本来是路线设计中的亮点之一,但由于晴川桥上桥处正在进行拆迁,环境整治不易。组委会已经同相关城区及部门联络,争取在汉马开跑前整治完毕。
在东湖景区内,汉马路线长约12公里,这是最能体现武汉山水自然风光之美的赛段。但这里也是环境整治的难点:东湖隧道虽已建成通车,但湖面围堰拆除、景观恢复还需要时间;东湖绿道计划在春节后开修。组委会竞赛部正与施工方武汉地产集团协商,希望做到既能保障运动员比赛,欣赏到东湖美景,保持舒适愉悦的心情,又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武汉由于是第一次举办马拉松,在竞赛组织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但武汉曾举办过众多国际国内大赛,办赛经验丰富。此前,市体育局现场考察和观摩了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从中获取竞赛组织工作的经验。
12月31日前发行
“市民卡”通行武汉 能消费出行看病办社保
只用一张卡就能证明你是谁
本报讯(记者李佳)日前,长江日报记者从市网信办获悉,集成了“社保卡+小额支付+公共交通+全市172项政务和公共服务”的“云端武汉·一卡通”,将在年内发放。
人社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形象地将这张卡称为“市民卡”,比喻成“一堆零散的钥匙换成了一把多用钥匙”。这是全国首发的多功能、双界面“社保卡”。
“市民卡”既是持卡人享有政府服务、领取待遇的电子凭证,也可在公共交通、旅游景点、文化教育等公共领域作为银行卡使用。在搭乘公共交通时,“市民卡”可代替“武汉通”。
去年12月23日,首批多功能市民卡试发行,经过实测,各项功能满足预期要求,待卡面样式获得相关部门授权后,将尽快正式发行推广。
至去年底,全市社保卡持卡人已超过745万,所持社保卡因为技术原因,只能实现“社保卡+金融支付+政务服务”的功能,不能刷卡坐车。
预计在年内,市民可通过网络或在指定网点,自愿申请换发“市民卡”。
【市民声音】
华中科大副教授张明新:
市民诚信
全记录
“市民卡” 以社保卡做底本,采集了城市市民的主要身份信息,一张卡对应一个人。
拥有了这张卡,去办事时只用一张卡就能证明你是谁。开车忘记带驾驶证,递上“市民卡”,交警就能检索到驾驶者的驾照信息,视同驾照使用。
同时,你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轨迹,“市民卡”后台的数据共享交换云平台全都记录下来,这也方便建立我们的居民诚信体系,如凭“市民卡”去市图书馆借书,逾期不还,一个小的信用瑕疵,也都会被记录。
网友“健康是福”:
省了看病
排队的麻烦
到三甲医院看病,往往要办就诊卡。像我这样的老病号,有几个医院就有几张就诊卡,结算时手忙脚乱。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去看病,挂号、缴费……一次次排长队。许多医院已实现了自助挂号、自助打印报告,如果缴费也能机器刷付或是用手机付就好了。
“市民卡”让这一切成了真,可以用它挂号,可以用手机付钱,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便利。
“市民卡”可办哪些事
可就医可社保可乘车可旅游
本报讯(记者李佳) “市民卡”可以办哪些事?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已确定市民之家、人社局、交管局等31个部门(单位)为“市民卡”首批试点单位。
市民持卡可在“市民之家”办理事项查询,服务大厅内的26个部门(单位)的46个对外服务窗口、101项并联审批项目,均可持卡办理;可在人社部门就业、社保等业务领域持卡办理查询、业务经办、待遇领取、费用结算等63项业务;交管部门机动车定期检验、电动自行车上牌、简易程序事故处理等9项业务,也可凭“市民卡”办理。
目前以省人民医院为试点单位的“银医通”项目经过功能测试,实现了在普通门诊就诊时,使用“市民卡”完成挂号、就诊直到缴费结算的“全程通”,该项目近期将正式推出。环投公司就“市民卡”应用于公共自行车租用领域的数据交互、业务模式等相关工作,也正在准备中。
武汉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市民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以社会保障卡为“底本”的市民卡,既是持卡人享有各类政府服务的电子凭证,也可以在公共交通、旅游景点、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支持移动金融小额支付,并可作为银行卡使用,用于领取各类待遇或缴纳各类费用。
拥有一张“市民卡”,武汉人盼了多年。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早在2012年就有政协委员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将各部门发放的针对武汉市民个人的各种证、卡(如社保卡、医保卡、下岗证等)统一为一个卡,以其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码。去年又有政协提案建议,升级版“市民卡”还可考虑将旅游年卡、居民健康卡、工会卡等一并纳入其使用范围。
按照《武汉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设想,我市将对包含武汉通卡、公交卡、社保卡、各类商业用卡等,进行统一的融合管理,为行政服务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识别。通过一张“市民卡”,实现供气、轮渡、地铁、电影、电视、超市、药店及机场公路的通行支付,同时包括供电、供水、出租车、泊车、图书馆、社保等领域,提供医保、住房公积金、养老金等“五险一金”的办理、提取等多种服务,实现“一城一卡,一卡通用”。
人社局信息中心主任李勇接受记者采访说:不是说拿“市民卡”刷卡付现,就把自己医保账户里的钱用了,而是用的“钱包中的另一个夹层”。去超市购物没带现金,持“市民卡”可替代“支付宝”,但相关功能必须到银行去开通。哪个银行?跟社保卡绑定的共有9家银行可选,你的社保卡与哪个储蓄账户开户行相关,就到哪个行去开通。开通后充值,揣着卡出门,消费时刷卡,就跟食堂刷饭卡一样简单,不必输密码。
1月1日起开放
“云端武汉”开通 130项事务不用再跑腿
免费WIFI覆盖全市主要公共区域
街道口商圈内,市民正在展示用手机连接到的云端武汉公益WIFI 记者陈卓 摄
本报讯(记者李佳)6日,市民陈秋萍到市民之家办事,打开手机的“无线局域网”设置,点击关联“iWuhan-Free”信号标识,注册访问后,即可岔着上网。这是2016年“云端武汉”的其中一项便利。
去年底,武汉市新建成1011个公益免费WiFi热点。2016年起,这些覆盖了全市主要公共区域的wifi正式向市民开放,只需打开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络连接”或手机的“无线局域网”设置,点击关联“iWuhan-Free”信号标识,注册访问即可上网,且单个用户可用的上网最小带宽达2M。
在iWuhan-Free热点下,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任何智能终端上网,网络聊天、购物、刷微博、看网页……同时不用担心个人隐私泄露。据了解,目前武汉公益WiFi覆盖水平已达全国领先,可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获悉,新建成的1011个公益免费WiFi热点,主要集中在政府便民服务窗口、市民休闲场所、交通枢纽、医疗服务机构、文体商圈、重要商圈等公共区域。其详细覆盖场所可访问iWuhan-Free官网(www.iwuhan-free.gov.cn)查询,记者查询发现,江汉关、江汉路、同济医院、中山公园、洪山广场、楚河汉街都有公益WiFi。
热点覆盖类型中,商业街区、医院、政府便民服务场所较多,分别为263个、180个和177个,其余为交通枢纽站60个、公园景区80个、文体设施161个、园区89个。
在覆盖区域上,武昌区公益WiFi覆盖最广达137个,其次为江汉区131个,江岸区106个、黄陂区106个、汉阳区98个、洪山区84个、硚口区80个、青山区48个、经济开发区48个、东湖开发区45个、东西湖区37个、江夏区29个、新洲区24个、东湖风景区17个、蔡甸区17个、化工新区3个。
武汉市网信办相关人士介绍,每个热点承载的用户数是有限的,每个热点大小不同。当用户数超过设备承载上限时,会出现用户能收到信号,而不能正常上网的现象。为避免个别用户长期霸网,使更多的用户能享受免费上网,系统采用了30分钟、2小时断线和总时长控制等方式。
去年底,云端武汉·政务、云端武汉·市民、云端武汉·企业三大服务平台上线。2016年,这些功能将逐一实现。市民出门在外,蹭着iWuhan-Free免费上网,可通过“云端武汉”三个平台办事,一部手机,居家生活、创新创业、政务办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武汉是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公共服务的智慧化走在国内城市前列。据支付宝发布的2015“互联网+”城市服务报告显示,武汉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方面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上杭。
【市民声音】
“华大在线”微信公众号小编周健:
600万武汉网民
有福了
我是华大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成员,随时上网是我的常态,在校园里有校园网,但出了校门就得开启4G。和很多手机族一样,最担心每月流量不够。据统计武汉网民数早已突破600万,如果武汉免费WiFi全覆盖,那我们这些网友就太幸福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赵俊新:
告别奇葩证明
“我曾路遇一位七旬老人,因丈夫去世房产证要转到自己名下,当她持结婚证、丈夫死亡证明等去办过户手续时,却被告知须先证明这些证件的真伪,老人为此花费数千元公证费。如果将来我去世了,我的女儿是不是还要重新再去出具证明,这何时是个头?”老人抱怨。
希望数据汇聚互认后,能改变办一个证要跑n个部门盖n个章的政务现状。
市民只需动动手指
华中师大创业办公室主任丁玉斌:
办事容易了
创业者有干劲
本报讯(记者李佳)据了解,免费WiFi全覆盖,只是2016年武汉人“云端武汉”1.0版本的一部分。
去年11月,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武汉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各市级行政机关或其他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采集的非涉密数据,均将汇集到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即“云端武汉”。
去年年底,“云端武汉”1.0版本初建成。“云端武汉·政务”包括人社、工商、公安等41个委办局(包含下属二级单位)近800项服务,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市民办证不用再周折跑腿,从前困扰人们的纸质证明变成了方便携带、查询的数字信息。
以往手续繁杂的缴费,如今一个APP就能搞定。2016年,市民可用手机为武汉通充值。在“云端武汉·市民”APP上,市民可在线查询养老保险个人缴存、医疗保险账户余额、公积金余额、公安户政信息,APP将主动为用户推送两险一金动账;不仅水电、宽带、话费、ETC、武汉通等缴费充值可一键搞掂,预约挂号、买药也能线上进行。同时,市民也拥有了办事掌控权,通过查询受理编号,可随时监督业务办理进度。“云端武汉·市民”共为市民提供130项线上服务,用户在安卓、苹果客户端下载APP并注册后即可使用。
小微企业想申请贷款、科技型企业想获得融资,投资人想了解企业信用信息,今后可以在“云端武汉·企业”网站上进行。该网站为企业提供企业空间、政务、商务、云服务四大类共139项服务。
武汉市网信办主任黄长清描述,目前武汉正在积极打造“云端上的城市”:光纤入户覆盖率在全国仅次于北上广,智能公交、智能交管、家事易等民生服务APP为市民治愈“城市病”,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正在全面铺开,“至2018年,武汉将建成互联网+特征凸显的智慧城市”。随着它将武汉导入“云端上的城市”,武汉人必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实惠,尽享其红利。
以前注册企业,即使你对业务非常熟悉、材料齐备、不出任何差错,也至少需要去3个部门跑6趟,前后加起来十几个工作日就过去了。2015年时,大学生创业者反映,这一状况有所改观,注册公司,手续齐全一般三趟——核名、注册、刻章。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壁垒仍然存在。许多学生反应,办贷款一直比较麻烦,而且有时不知该找谁问。“云端武汉·企业”把这方面的信息汇总了,“云端武汉·政务”把办事环节打通了。创业者,都是想办成事的人,办事环境好了,他们就有干劲。
青山区钢都花园居民李立祥:
我也赶上
“智慧”时代了
我今年63岁了,姑娘给我换了智能手机,我刚学会上网。听姑娘说,现在有个“云端武汉·市民”APP,可在线查询养老保险个人缴存,还可以用手机缴水电费,这太方便了!天冷了,不用出门,不用排队,也不用麻烦姑娘代缴了。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