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区草莓基地种植户:大棚里的第14个春节
过年,对于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草莓基地的种植户,与平常没什么不同。
1月27日上午10时,记者采访莓农张雪林,他正在大棚里掀膜。“上午掀开膜,傍晚再合上。大棚要透气,不然草莓会烂叶烂果。”他说。
他妻子林树香刚从汉口华南果品批发市场卖完草莓返回。近300斤草莓是昨天就采摘好的,凌晨3点她就起床了,与其他种植户合拼一辆小面包车,赶早送到汉口。
“今天价格还可以,‘法兰地’10元一斤,‘红颜’1元5一斤。”林树香说,11月份草莓刚上市时,价格更高一些。
张雪林今年66岁,妻子小他两岁。老两口是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农民,来黄陂种草莓有14个年头了。
“种草莓,越到春节越忙。算来这是我们在黄陂过的第14个春节了。”张雪林感叹。
草莓种植户都是吃住在田头,与大棚相伴。钢架、塑膜搭起的棚子,就是他们的家,配有冰箱、彩电、电饭煲。隔壁一间小棚停着一辆卡罗拉小车,是张雪林3年前购置的。
这个年度,他们种了10亩草莓,每亩土地租金900元,目前已有销售收入7万元,估计全年可挣10多万元。
种草莓,夏季会有一两个月空闲,但张雪林来黄陂的头6年,没回过一次老家。因为初来时技术没掌握好,加上行情不稳,没赚到钱,“没脸回去啊!”
但他坚持下来,致富了,还在老家买了新楼房。
在张雪林的带动下,儿子张华明7年前来到相邻的新洲区阳逻种草莓,如今在阳逻买房安家,孩子也在阳逻上学。“儿子、儿媳他们干劲大,能吃苦,种草莓收入超过了我们老人。去年他们装修阳逻的商品房,花了20万元。”张雪林介绍。
黄陂是湖北草莓种植大县(区),但种草莓的大多是浙江人。本地人为什么不种?
“种草莓能赚钱,但人辛苦,投入也大。本地人怕亏本,怕吃苦,也缺技术。”张雪林回答。
陪同采访的黄陂区莓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高峰介绍,作为精准扶贫项目,罗汉寺街正在发动、扶持本地贫困户学种草莓。“学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浙江人的创业精神。”(胡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