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教授重返本科生讲台 本科需要一流教育
(武汉晚报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 王思远 肖雨涵)曾经,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是常态。后来,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成了稀罕,教授主要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还要忙于科研。由于教授很少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高校本科教育一度出现全国性质量下滑,引发各界强烈关注,针对这种情况,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意见”出台快2年了,武汉地区高校对这一规定执行的情况如何?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教授们纷纷重新走向教学一线,给本科生上课已蔚然成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率更高,有些学校甚至达到了95%以上。武大校长李晓红称,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国外名校莫不如此。
在耶鲁就是诺奖得主
也要给本科生上课
武汉大学统计,该校在2010-2011学年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平均比例是87.97%,上课率最低的只有66.7%。曾经有几年,学校引进的各类人才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更低,很多人甚至没给本科生上过课。
事情的改变是在2012年。那一年,校长李晓红出台了提高本科生质量的改革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教授必须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承担本科教学将成为教授聘任基本条件,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作为学院年终考核重要指标。
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因,李晓红面对教师员工和媒体解释: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他说,国外诸如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都十分重视本科生的质量培养。
“耶鲁大学要求所有的教授无论年龄长幼、成就大小都要定期给本科生上课,诺贝尔奖得主也不例外。我们也要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确立为一项基本制度。”如今,武大几乎所有的教授都开始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于亭对此举双手赞成。他说,重点大学的关注点主要在硕博生身上,但大学最基础的质量体现还是在本科生身上,对此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早在2011年度,华中科技大学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比例高达95%。
华中农业大学也明确规定,60岁以下的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每年至少教授1个学分。
院士给本科生当班主任
校长亲自上专业课
继要求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之后,华中科技大学于2013年再次出台新举措,全面推行“本科生教师班主任制度”,即由学校的教授、副教授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直接对本科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此举一经推行,便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如今,华科大本科一年级、二年级班级已全部配备教师班主任。一大批优秀教授、博导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这一制度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还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在这些教师班主任中,其中不乏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入选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及新世纪优秀人才,今年甚至还包括李培根和丁汉两名院士。
在执行教授担任班主任制度后,本科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校计算机学院开创了“与研究生团队统筹管理”的本科生班主任工作模式,将班主任所在班级的本科生与所指导的研究生团队打通管理,从教学、实践、实验室、科研、团队建设活动等多方面进行一体化培养。土木学院为促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一年级每位新生配备1位学业导师,为高年级每一个小组(3位学生)配备1位学业导师。
该校学工处负责人称,让教师甚至是院士当班主任,对新生们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可以成为他们多方面的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业是一种引领。“让他们提前有机会进行高端对话”,这肯定会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而在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孔建益从1984年开始走上讲台,到2000年成为副校长,2006年被任命为校长,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一直都坚持给本科生上专业课。
工科教授
成为情商启蒙老师
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工科教授叶升平名气很大。原来,他是同学们的“情商启蒙老师”。
讲台上,一排学生尽情地“演奏”,他们或拿着衣架、网球拍,作拉小提琴状;或拿起空水瓶欢乐地“吹着”;或把扫帚放在胸前,像模像样地拿起一根隐形“琴杆”拉着。在强有力的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华中科大材料学院叶升平教授双臂张开,双手在空中尽情舞蹈。
这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是一节名为“情商训练”的公选课。站在台上的那位“艺术家”就是叶升平教授,他被学生亲切地叫做“情商启蒙老师”。
“到课率算不了什么,要的是高抬头率。”叶升平觉得,很多学生虽然能做到每堂课必到,但在课堂上却做自己的事。他说,既然学生来了,就要让他们真正学到东西。“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的想法便开始在叶升平的教学模式中渐渐萌芽。“学生不能仅仅听课,更要通过实践参与到课堂中来,情商要求你去创作。”
该校能源学院2012级本科生黄涛说:“原来我的胆子特别小,完全不敢站在台上发言。”但是经过情商训练课上的一次次锻炼,他开始学会坦然、真实地面对观众和自己,“情商训练让我的心态变得放松,它比只学习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外院院长
坚守讲台30年
“这个演讲之所以生动,是因为演讲者运用了大量的肢体语言,让听众对瑜伽有了直观的认识。”英语日常会话课堂上,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樊葳葳正认真地分析着视频中的演讲技巧,她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回归三尺讲台,一站30年。
虽然担任院长职务,但樊葳葳依然站在教学第一线,不仅教硕士生和博士生,她还给本科生上课。“我就是喜欢跟一代又一代新鲜的面孔交流,看着这些孩子,我也能永远年轻。”
听国际新闻并一同讨论新闻内容、表达方式,剖析TED等优秀演讲选段,组织学生自行担任主持人,进行命题会话的课堂展示,樊葳葳的课堂,大多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所选话题大都为时政热点以及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因为“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们的配合都很主动。
“我很喜欢樊院长的课,因为她一直那么亲和,课堂内容也很有趣。”翻译1301班的傅涵说,自己不仅学到了会话技巧,也借着她的学习任务,了解到了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思想状态。
教授既是威严的“大帝”
亦是严慈并存的暖男
大学生们和给他们上课的教授关系都很好。在这些学子眼中,教授既是威严的“大帝”,亦是严慈并存的暖男。
“魏老师会带着我们班五六个同学在校园散步,和我们敞开心扉地谈天说地,解答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1005班的余岷燚回想起这些来,至今感觉很温暖。余岷燚说的魏老师,正是该校土木学院魏小胜教授,同学们眼中的暖男。
关注每一位同学,走进学生的内心,是魏小胜长期坚持的原则。每当学期结束后,他都会给学生单独发一份成绩单邮件,并附上几句温馨小提示。“其实这就像妈妈带小孩一样,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你不会感到累。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老师去了解我、关注我,我们这代人都很缺乏关心,所以我更懂得学生们需要关注,需要表扬。”
而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何志武教授,则是同学们眼中威严的“志武大帝”。原来,他对学生们写的新闻作品要求非常严格。
“这里是两个短语并列,中间应该用顿号,而不是逗号,要注意细节。”广播电视新闻学1101班班主任何志武总会在课上第一时间点评同学们的新闻稿件,他不仅关注稿件的新闻点和整体思路,就连稿件中的错别字问题,甚至是标点问题都要一一考究。
“有时我们会感觉他很啰嗦,总反复强调细枝末节,而且上他的课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在下面审了不下10遍的稿子,课堂点评时他还是会不留情面地挑出很多错误。”孙同学说。对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颇具威严的外号——“志武大帝”。
何志武说,8年的记者经历,使他看到这些细小的错误就觉得很刺眼,一定要指正,他希望学生能做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因此从大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专业记者”一样要求。“我去事发现场拍摄,会关注到地上的印迹、天气情况等细节问题,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广电班的吴宇虹说,何老师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好习惯,对实习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