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阳造”到“新武汉造”——武汉全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一家企业在第十三届武汉“光博会”上演示激光切割机(2016年11月3日摄)。
因制造而兴,又因制造而困。近现代工业重镇——武汉和制造业有着不解渊源。
经历了辉煌和坎坷之后,武汉这座曾经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如今在对传统制造业转型提档升级的同时,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也在崛起,武汉正全力打造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新华社发(熊琦 摄)
新华社武汉11月17日电题: 从“汉阳造”到“新武汉造”——武汉全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开栏的话: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显得重要而紧迫。
自17日起,新华社开设“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栏目,将结合各地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展示中国“智造”的突出成就,阐释“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意义和良好前景。(开栏的话完)
新华社记者李思远、徐海波、姜琳
因制造而兴,又因制造而困。近现代工业重镇——武汉和制造业有着不解渊源。
120年前,汉阳铁厂的第一炉钢水,开启了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征程;新中国成立后,武钢武重等一大批武字头制造企业对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重要力量。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武汉逐渐边缘化,“大武汉”盛名难副。
经历了辉煌和坎坷之后,武汉这座曾经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如今在对传统制造业转型提档升级的同时,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也在崛起,武汉正全力打造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初冬寒风瑟瑟,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工厂车间内,建设热情却空前高涨。今年,武船倾力打造的“船海工程机电设备数字化车间”成为船舶行业唯一成功入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正在进行最后收尾冲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项价值4.5亿元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改变传统造船术。
实际上,作为目前国内舰船特种装备和民船配套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武船早在2013年就已制定智能制造实施规划。以“全面数字化+核心智能化”为目标,通过加工、装配、焊接各个单元逐步突破,已经实现了关键加工过程的智能化。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武汉船机公司董事长马聚勇说,升级改造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大大提高工艺水准和加工精度。武汉船机自2013年以来,企业订单和经济总量以年均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更是逆势上扬,扭亏止损。
以新换旧、以新补短,“老重器”焕发新活力,战略新兴制造业正在毗邻的沃土上崛起。
武汉经济开发区,曾经汉阳铁厂浓烟熏染的故地,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已成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以东风汽车为龙头的7家汽车厂商的12个整车厂,20多家汽车相关研发机构,20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发力。
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是全球最大的光钎光缆生产基地。烽火通信、长飞光纤等数十家本土“智”造企业扎根,IBM等100余家世界领先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共享中心争相落户。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和社会力量。近年来,武汉有计划地加快培养引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2015年,武汉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向海内外英才发出邀约,提供资金、优势政策,共做武汉城市创新发展的“合伙人”。设立的首期规模为10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已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投资项目337个。
随着要素不断集聚,全球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氢能汽车、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和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设备、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3D NAND存储器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诞生在武汉。这些都成为“武汉造”的新名片。
据统计,2015年,武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01亿元,增长14.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2.2%。在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增速下滑的情况下,高精尖的信息技术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工业的主力军。
武汉市市长万勇说,到2025年,武汉将实现工业增加值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3.5万亿元,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一批行业规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企业,在部分领域引导全球技术发展潮流,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