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神器"车来了"从武汉走向全国 覆盖66个城市排第一

01.04.2016  12:40

车来了”创业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为4000万等车人每天节省11分钟

3月28日,“车来了”在北京鸟巢旁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战略发布会,元光科技CEO邵凌霜向全国发出武汉互联网企业的声音,“年内覆盖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100个城市,用户达到1亿实现翻番”。

现在,“车来了”在全国66个城市有4000万用户,在实时公交领域排名全国第一。

实时公交风口来了,但竞争也将日趋白热化。”邵凌霜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谈了半小时,雷军只说了三个字

打开手机,轻点屏幕,就能实时了解下一趟公交,到了哪里何时到达。这就是“车来了”的硬需求。连接人、车,路,就是移动出行,邵凌霜创业三年站稳了移动出行新入口。

邵凌霜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方向为大规模Web服务质量数据分析。

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回到武汉大学成为一名教师。2012年,他毅然抛弃了“铁饭碗”出来创业。

为什么要放弃在外人看来很舒服的岗位?邵凌霜介绍,在北大和武大,他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但产品应用领域很窄,他决心用商业化的方式,让自己做的东西真实地让人们使用上。

最开始团队只有6个人,其中两个还是兼职。我们每天下午去登华中科大的喻家山,然后再到喻园食堂附近一个咖啡馆蹭桌子讨论产品。”邵凌霜回忆,开始创业时的想法是,移动互联网一定会爆发,于是直接冲了进来,先做了一款课表产品,后来放弃了,这才有“车来了”。

车来了”最早投资人之一是雷军。2013年8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邵凌霜给雷军写了一封邮件介绍产品。几天后,雷军夫人到武汉,她拿着手机在街头体验了一番“车来了”,“还真是蛮准”。

一段时间后,邵凌霜和雷军见面谈了半小时,雷军只说了三个字“硬需求”,当即决定投资。

雷军那时火到不行,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会给他写邮件,没想到就成功了。”邵凌霜回忆。

在拿到雷军、徐小平、袁岳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后,“车来了”紧接着又完成了共计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又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团队已有180余人,除了武汉,在北京、杭州也设有办公室。

买菜老太太能一眼看懂,产品才算过关

车来了”重视用户体验。“每次升级或界面改版,我说了不算,而是去到菜场门口找买菜老太太,她们一眼能看明白的,才算过关。”邵凌霜表示。

公司初创时,为了产品细节,3个人每天拍桌子争辩,另外3个人在一旁默默地听。

在算法上,“车来了”要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实际上,互联网公司从公交公司拿到的数据并不是完整的,因为每天都有公交改线,加上设备老化等原因,有些数据是缺失的,有些数据有延迟,数据质量差别大,精准就成为核心命脉,这正是‘车来了’所长。我们是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有一套独特的强大算法,我们6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其中有从IBM等公司出来的资深研究员。

邵凌霜介绍,“在车辆轨迹挖掘和分析方面,‘车来了’高出同类产品很多,比如公交车的车头方向经常会调来调去,电脑程序想明确它的方向,需要一分钟左右,而‘车来了’在每辆车驶出站点时,就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方向,包括线路。

事实上,公交车行驶轨迹的识别难度远大于其他车辆。在去年,“车来了”将这种识别速度提升了25%。同时,“车来了”也正尝试将机器深度学习用于公交时间预测。

车来了”还拥有不少盲人用户。2014年7月,一位天津的盲人王先生找到他们,原来“车来了”的线路查询、站点查询、周边查询等功能都能实现读屏,但切换城市、地图选点、到站提醒、下车提醒等功能,则无法语音识别。邵凌霜团队立刻加班加点,交出了全新的无障碍版本。

CEO带头发传单引来阿里投资

产品做成之后面临推广,邵凌霜带着团队,一个一个城市地去找公交公司谈。“国家提倡智慧城市和公交优先,几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会有这些关键词,各地政府也有意愿做这事,但自己研发,投入太大,周期太长,愿意把数据交给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去运作。

在杭州推广最为顺利,团队成员只是给公交公司打了个电话,介绍了业务和能力,对方挂了电话,开了个10分钟的短会后,就给予了肯定的回复。1个月后,产品上线,半年时间内,“车来了”在杭州就拥有了100万用户。

此后,“车来了”以滚雪球的速度席卷了全国80%的一、二线城市。

为吸引用户,邵凌霜使用最传统的办法,带着团队去发传单。在杭州,“车来了”团队驻守各个公交站,发“扫二维码,掐点等公交”的小传单。开发团队教乘客使用,面对面获得一手用户反馈。

杭州黄龙时代广场是支付宝公司所在地,“车来了”团队在那里发传单时,被支付宝的产品经理看到了,十分青睐,不但免费入驻支付宝,在“服务窗”里一搜即用,后来还引来了阿里的投资。

邀作家入驻,提供有营养的途中读本

如今,许多人不再急于赶往公交站,而是在“车来了”上看好时间后,从容出行,形成新的公交出行方式。为等车人群每天节省11分钟。

“‘车来了’已成为实时公交领域的领跑者。下一步,我们除了进一步强化技术竞争力之外,还要给用户在乘车过程中提供更多价值。”邵凌霜说。

在运营中,团队发现用户有着强烈的互助共享精神,帮助其他乘客实时掌握车辆信息,比如有没有座位、挤不挤等等。

有用户在两周时间内,跑遍大街小巷,总计拍摄了近200块站牌,将更精准的信息分享给更多用户。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公交侠’。”邵凌霜笑道,后来,“车来了”在5个城市发起了分享活动,平均每天约有10万人使用“公交侠”分享的信息,涉及路线800多条。

邵凌霜介绍,目前,“车来了”正在构架作家驻APP写作的内容模块。“我们欢迎作家一起来讨论驻APP这种写作新场景和方式的可行性,这类写作的最大优势在于,读者已在现场。‘车来了’用户的收益,是有营养的途中读本。

此外,“车来了”正在筹建大数据研究院,将运用大数据对城市公交线管规划、乃至交通拥堵成因进行分析,对异常道路或异常站点等进行数据挖掘,用于交通管理调度及相关决策。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发生查询的位置,为此可以知道用户步行到车站需要经过哪些路段,距离多少,参照这一数据来设置公交站点的位置,无疑是最合理的。”他说。

使用“车来了”APP,市民可以实时掌握公交信息方便出行

记者任勇 摄

责编: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