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神器"车来了"从武汉走向全国 覆盖66个城市

29.03.2016  16:44

  昨日,一款能让人“掐着点儿”坐公交的APP“车来了”,在北京召开2016年战略发布会,创始人邵凌霜宣布,“车来了”已覆盖全国66个城市,服务4000万用户,2016年计划覆盖全国100个城市,其中,包括香港。

  一款诞生于武汉的实时公交APP,因何能做到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让盲人也能掐着点乘公交

  “刚跑到站台就看到公交车绝尘而去”“着急上班公交车却迟迟不来”“狠心打了出租发现公交车从后面赶来”……赶公交车的人几乎都体验过这种“公交魔鬼定律”。用邵凌霜计算机博士的眼光来看,“这就是调度方式落后,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

  2010年,邵凌霜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回到武汉大学当老师。当时,武汉互联网创业氛围升温,互联网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他琢磨,能不能用手机随时随地查公交车在哪儿?

  他将所获的武汉市人才引进资金50万元用以创业,和伙伴们日夜钻研,2012年9月,“车来了”手机应用程序在武汉诞生——可以告诉乘客公交车离自己有几站、需要多长时间到、还有多少班次在后面、路线堵不堵……有了这个软件,乘客可以“掐着点儿”出门坐公交。

  “科技产品应该有暖意”,一次偶然的谈话,邵凌霜获知“车来了”有很多盲人用户,于是,专门针对盲人研发了无障碍版。整个团队形成习惯,“每次升级或界面改版,大家会在菜场门口找买菜老太太,她们一眼能看明白的,才算过关”。

  一封邮件,获得200万元投资

  好项目不愁没伯乐。“车来了”获得的第一笔投资源于雷军。

  2013年春,邵凌霜试着给从未谋面的雷军发邮件,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回复,约他“到北京聊聊”。

  聊完,雷军的妻子正好到武汉办事,路过公交车站拿手机“测试”了一下,“挺准”。两个月后,200万元投资到位。

  此后,“车来了”先后获得顺为基金、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及阿里巴巴A轮投资。去年6月,“车来了”又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由宽带资本领投、阿里等跟投。

  宽带资本合伙人刘唯昨日告诉记者,投资主要看准两个方向,一是产品的市场需求,二是创业团队的能力。

  “车来了”正好击中人们乘坐公共交通等车难的“痛点”,市场需求巨大。有数据显示,“车来了”能为公交出行人群每天节省约11分钟。等公交不再是苦事,公共交通出行选择率就会上升,之后影响的则是公共交通分担率,也符合社会“公交优先”的大需求。

  团队是否有持续的创造力也是投资人特别看中的。邵凌霜的创业团队除他自己外,其它团队成员均来自百度、凤凰卫视等名企,或北大、交大、华科、武大等名校,核心算法团队里包括4位博士、6位奥赛金牌获得者。

  精准服务,助“车来了”跨越式发展

  每天,“车来了”要处理多少数据?答案是,一个城市一亿条。

  邵凌霜解释,全国的大城市几乎都在大规模建设,公交线路经常变,站点位置也在变,车载设备本身的年维修率就达50%。公交车行驶轨迹并非如想象中那样规整,进隧道、暴雨、高架多种原因会造成地理位置“飘移”。此外,还有故障、加油、回场、线路变更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及时识别出来,再对数据进行补充或修正,及时呈现给用户。

  在武汉,过江608路是邵凌霜最常坐的公交线,他总结出30多条规则,并和伙伴们研发出一套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算法。可是,到了杭州,他们又发现,如果遇到堵车等问题,杭州的公交调度系统会临时启用别的线路公交车,这需要重新为杭州编写算法,及时识别。

  为及时纠错,“车来了”还建了用户QQ群,开设纠错页面,以便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

  “所有的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让公众获取到最好、最优质的数据服务。

  精准服务很快为其迎来跨越式发展。在广州,只花了一个月,他们就跟当地政府谈妥合作,拿到当地公交集团的公交数据;在佛山,这一过程只用一个星期;在天津,“车来了”还被写进了天津地方义务教育教科书,作为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向七年级学生介绍。

  目前,同类产品中,“车来了”的城市覆盖率和用户占有量达到全国第一。

  “互联网为公共服务添能加油,让大家的生活过得更有质量,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放飞梦想!”邵凌霜昨日宣布,“车来了”正在构架作家驻APP写作的内容模块,让“车来了”的用户阅读有营养的途中读本。“我们欢迎作家一起来讨论驻APP这种写作新场景的可行性。” (记者文俊)

  记者手记

  “小而美”如何能赢“巨无霸

  在互联网创业领域,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巨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只要进入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就能在短时间内干掉已辛勤耕耘多时的“小虾米”。这在“互联网+”餐饮、教育、交通等领域,屡见不鲜。

  这种危机感,一直伴随着早期的“车来了”:百度地图也有类似的服务,腾讯也进军了实时公交。邵凌霜说:“我们用户有50万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巨头打过来怎么办?当时制定了资源策略、推广策略、产品策略。资源层面,推出了一系列数据精准化服务,跟公交公司谈合作,希望成为数据源上游。

  最终,“车来了”躲过了巨头的堵截,不断壮大,成为垂直细分领域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有想法的人,可是只有真正去做才知道,要把想法变成一个产品,再让产品成功地抵达用户并且最终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邵凌霜说,在公共交通领域,信息化服务基础薄弱,数据质量差别大,精准就成为核心命脉,这正是“车来了”所长。正是针对每个城市研制一套独特的强大算法,使“车来了”在车辆轨迹挖掘和分析方面,远远超出其它出行类产品,让邵凌霜有信心,在细分领域,战胜巨头。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