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警方毒检中心 半小时画出毒品结构式
长江日报消息 记者岳源 通讯员王威 冯威 李红
为将涉毒案件办成铁案,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武汉市公安毒品司法鉴定中心(以下简称“毒检中心”)8位民警工程师日夜忙碌鉴定全市送来的样品。近日,毒检中心首次对媒体开放。
进入毒品检测“国家队”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院子里,有3间房摆放着若干台“滋滋”作响的科学仪器,还有数不清的瓶瓶罐罐,几位民警穿着白大褂,坐在电脑前仔细记录。
这里就是毒检中心,成立于1992年,今年9月通过国家毒品实验室考核,挂牌“国家毒品实验室武汉工作站”,成为毒品检测“国家队”。
目前,中心里有8名专业技术人员,4人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禁毒支队四大队大队长胡胜华是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毒检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毒品定性定量分析,服务于案件诉讼。“毒贩的生杀予夺可能就在0.0001g之间,我们用实验给出最公正的评判”。
近年来,通过对毒品样品的检测分析,已整合、串并毒品犯罪案件60余起。2012年以来,毒检中心年均接检案件3000余起,今年已接检毒品案件3316起,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毒品鉴定机构。
半小时画出毒品结构式
毒检中心最神奇的奥秘,在4台四四方方的灰白色机器里。送测样品放进机器,里面含有哪种毒品,只需30分钟,化合物结构式就能显示在一旁的屏幕上。
“这仪器名为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高级工程师杨道兵介绍。记者看到,联用仪上方有个转盘,上面放着许多1.5毫升溶剂的透明小瓶子,里面装有透明液体。
杨道兵开启机器,转盘动了起来,一个小夹子挪到被事先选中的小瓶子上,将其架起送进机器内一个密闭空间。里面一根探针戳进瓶中,提取内含液体,这就是送测样品。
取样进入机器分析,约30分钟,会在相连的显示器上出现一道波形,与各类毒品标准波形相比较后,就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毒品。
“仪器里收藏了20余万条数据,若检测出来的波形数据与系统内毒品标准数据相似度达到公安部规定标准,即可认定是毒品。”工作人员介绍:“检测完成后,屏幕上会弹出毒品的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等信息。”
勘察确定第一制毒现场
除了埋头实验,毒检中心的工程师们还要赶赴一个个现场,寻找蛛丝马迹,协助确定真正的制毒窝点。
近期,武汉发生一起制造毒品氯胺酮的案件。工程师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穿好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开始勘察。“还差几种必要的原料啊”,查看了现场制毒设备和化学试剂,还原制毒工艺和流程时,他们判断,这里不是制毒的真正场所,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侦查员根据他们的判断,在别处找到了第一现场。工程师们最终在此找到了制毒原料和试剂,从技术上还原了整个制毒活动,真相水落石出。
(见习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