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自贸片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双创中心

29.03.2018  11:03

自2016年8月湖北自贸区正式获批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工作。武汉自贸片区坚持“双自联动、双路并进、双招齐抓、双高齐聚”,做好“四制创新、五谷共建”,以优化政务服务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发展成效为检验,重点做强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内外资水平、进出口规模等主要经济指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用三到五年时间,构建创新和开放驱动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打造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自2017年4月1日湖北自贸区挂牌以来,武汉片区207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正在推进83项;其中,2017年度110项重点工作,共完成98项,完成率90%,年度目标基本实现。

优化营商环境

湖北自贸区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发布了首批378项“三办”清单,压减审批事项,简化服务流程。12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时,为武汉片区“一次办”、“马上办”到“网上办”点赞。

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优化简化事前准入。按照2017版负面清单、《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开展“多证合一、多证联办”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全面推行“企业身份证”制度。率先在全国实现出口退税全流程电子化。

武汉自贸片区设立自贸区政务服务专区。建设国际贸易、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实现关、检、汇、税、商、外等涉外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

搭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成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在自贸区实施境外投资备案制。根据“开放十条”,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支持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打造全球一流国际合作服务平台。

此外,武汉自贸片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开展“八双”全闭环监管,开发建设“智慧光谷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整合各部门监管信息和职能,开展协同监管、联合惩戒。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湖北省市区共出台“新黄金十条”“开放十条” “自贸十条”“光谷制造十条”等50多项支持政策,助力自贸区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

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在汉高校院所与职务发明人共同申请专利,按“三七开”比例分割现有知识产权,保障创新者利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自贸片区设立“光谷科技悬赏奖”,围绕东湖高新区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领域,由企业、产业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提出需要解决的重大应用研究研发项目,面向全球招标科研团队,助推资智回汉。

在加快“双创”平台建设方面,武汉自贸片区重点推进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31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119家市级企业研发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区基地建设,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8家、产业联盟3家。重点引进了Founders Space、腾创空间、海尔创客汇、方正璞华等国际国内知名创业服务机构。

武汉自贸片区促进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叠加,打造武汉离岸创新中心。加强与全球知名企业、研究机构等深度交流与合作,通过并购、技术转移、合作参股等方式,建立海外孵化基地和离岸创新中心。建立国际知识与技术自由流动平台和跨国科技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虚拟科研中心”。

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保护机制,武汉自贸片区加快建设武汉东湖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进24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武汉光谷知识产权法庭挂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依托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加强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武汉自贸片区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建设全球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推进人才来去自由、落户便利,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实施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深入推进“双百万工程”,做好华科、武大、中南财大等校友项目的对接和落地,聚力发展菁英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目前,武汉片区已聚集2名诺贝尔奖得主、47名中外院士、39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4名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86位武汉“城市合伙人”、1477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

创新新金融经济

武汉自贸片区创新企业融资新渠道。该省首单跨境电商“银关保”业务、首单专利质押融资科技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在武汉片区完成。加快推进投贷联动试点,投贷联动投资余额约8亿元,投贷联动业务累计达13.5亿元。

去年6月,全国首个“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企业板”(“海创板”)在武汉片区正式启动,首批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体挂牌。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开业运营,累计成交额已超过10亿元。

武汉自贸片区鼓励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参与境外投资。设立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10亿元)的“一带一路”发展基金,吸引机构投资者、产业资本等参与基金组建,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技术并购、国际产能合作等。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企业50%贴息,给予银行最高80%风险补偿。

建设光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武汉自贸片区打造光谷“资本网店”。光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营,发布金融产品20多个,已汇集金融机构及企业超过500家。

深化投资贸易构建开放型经济

武汉自贸片区实施监管新模式。坚持“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宽进严出”。推动中外运、金宇等企业实施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建设外贸服务“一带通”新平台,武汉自贸片区已为1500余家企业提供包括商务认证、报关报检、订舱物流、保险退税、金融等一站式进出口服务。

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模式,建设全国性跨境电商集散运营中心。首批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在东湖综保区顺利通关。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面积拓展至8000平方米,在售商品种类达1万余种。启动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进口业务,全省首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在武汉片区顺利通关。

推进口岸政策向周边延伸,更大范围实施“口岸直放”。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功能上线运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新模式初现规模。改革税收征管方式,采取“汇总征税”及“自报自缴”模式。

武汉实际进口通关时间4.1小时、实际出口通关时间0.7小时,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减少7.4小时和0.1小时。检验检疫依托内河水运口岸快速查验系统实现货物跨区域出口直放,从根本上解决全国一体化报检问题。

推动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高端功能升级。支持引导武汉片区优势领域企业走出国门,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出口。烽火技术设立10多个海外服务中心,持续扩大海外电信商运营维护服务市场。传神语联网依托“云翻译技术”构建设语言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武汉片区建设的全面展开,自贸区建设成效明显。2017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50.8亿元,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1.6亿元,增长20.2%;进出口贸易值1116.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湖北省的35.6%,占全市的57.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36.6亿元,增长41 %,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增长15.4%,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列武汉市第一。挂牌以来,武汉片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 36家。

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盯“五谷”建设和“5+2”产业发展,推动美国半导体设备、科大讯飞、上海联影、小米等重点项目,外资和世界500强项目及一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落地,加快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T4、天马G6等重大项目实现量产。2017年,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99亿元项目5个,知名企业第二总部项目20余个。

携手世界,勇立时代潮头
    图为:俄罗斯托木斯克州的木制品专列抵Whtv.Com.Cn
湖北商务经济运行平稳健康
近日从湖北省商务厅获悉,今年1~2月,湖北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1483家,其中内资企业1474家,注册资本总额2157.商务厅
周霁要求打造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4月20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