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缩短流通中间环节保供“平价菜”

19.12.2014  01:38

    新华网武汉12月18日电(记者熊金超、李劲峰)随着入冬后气温下降,部分城市菜价明显上升。每天为一家五口买菜做饭的武汉市武昌区老住户周婆婆发现,近年来武汉城区菜价比较稳定,“不再像往常天气一降温,菜价就嗖嗖涨”。

    一棵白菜从田间到餐桌,需经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其中摊位费、交易费等中间成本最少占到菜价20%。武汉市近年来针对蔬菜“最后一公里”涨价问题,采取蔬菜便民店、电子菜箱、农超对接等形式,缩短中间流通环节,有效平抑市场菜价,让市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平价菜”“放心菜”。

    聚集20多个大中型住宅区的汉口后湖地区,由于小区居民多,超市菜场不足,居民“买菜难”“吃菜贵”等问题反映较为突出。今年来,这个人口密集区域在农贸市场和超市难以覆盖的区域,开设多家经营平价蔬菜的便民店,方便社区居民买菜。

    在后湖兴业南路的一家蔬菜便民店内,记者看到白萝卜1.1元、小白菜1.5元、番茄2元一斤,菜价比周边农贸市场每斤便宜0.2到0.6元。住在江岸区紫竹园小区的余爱芳婆婆说,有了这家蔬菜便民店,她出门买菜走5分钟就能买到新鲜菜,“价格也便宜、公道。

    湖北汇春公司目前在武汉城区已开办有89家社区蔬菜便民店。公司负责人付祖平说,企业自建有2000亩蔬菜基地,加上周边1.5万亩托管蔬菜基地,蔬菜从田间直接运至便民店,减少中间环节后菜价能便宜10%以上,“每开一家店,政府根据店面面积一次性补贴3.5万元或7万元,因此公司明年还将再新设一批蔬菜便民店”。

    上班前上网下单,下班时小区取菜,依托电商销售鲜菜的电子菜箱,目前也已在武汉逐渐普及。运营武汉城区电子菜箱的“家事易”,已在武汉800多个小区设置1100多组“电子菜箱”,为市民买菜提供更多选择。

    “家事易”公司董事长曾传学说,按“网络电商预定+冷链快递物流+智能终端取货”模式经营的电子菜箱,推出3年来已在上班白领、孤寡老人等群体中,形成固定消费客户。

    据统计,武汉市目前共有社区蔬菜便民店340家,开通至社区门口的蔬菜直通车150多辆,两百多家超市企业与农业基地“农超对接”。全市每天消费450万公斤蔬菜中,通过社区便民店、“农超对接”等渠道销售所占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武汉市农业局局长谭本忠说,缩短中间流通环节,畅通蔬菜产销渠道后,武汉市鲜菜价格指数,近年来始终保持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的较低水平。

    此外,去年投入20多亿元建成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后,武汉市标准化蔬菜基地面积超过90万亩,主要菜篮子产品综合自给率达71%。郊区菜一年四季不断,保障难以远距离调运的鲜叶菜的充足供应,化解市场菜价上涨压力。

    武汉市还规划,到2020年,蔬菜基地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确保蔬菜基地不因城市发展被随意占用。(完)

(责任编辑 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