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种业迈步“中国种都” 首届博览会18日开幕

17.06.2015  09:30

市民参观设施农业展区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产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种子的好坏关乎国计民生。

    6月18日,将是一个值得武汉农业人铭记的日子——“2015中国种都·武汉种业博览会”将在黄陂武湖拉开大幕。250余亩沃野良田搭建舞台,数千个新优品种争奇斗艳,展开一幅气势宏大的画卷,迎接来自天南海北的种子供应商、科研机构、购买者和参观者。

    在三天的展会期间,将举行现场展示、展馆展览、专家评选推介、鲜食甜糯玉米品鲜、湖北省蔬菜协会年会、企业专场推介、社会推介等活动。本届展会共有春季参展品种2155个,其中蔬菜(含水生蔬菜、观赏蔬菜、承办单位自有品种等)品种1702个、甜玉米品种453个,吸引孟山都、京研益农等知名企业100余家,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20余家,预计参展人数将超过12000人次。

    最亲民 大型农业展会首入乡野田间

    作为首届武汉种业博览会,本次博览会是武汉有史以来最亲民的一次大型农业展会。展会由湖北省农业厅、武汉市农委及省、市农科院共同主办,展会的最大亮点是在田间、展馆、网络同时进行,重点是蔬菜和甜糯玉米两大类别作物。在展会现场,市民可以与自己喜爱的农产品展开亲密接触,这里有触碰后可散发舒爽香气的“碰碰香”、两三个人都抱不动的巨型南瓜、开着粉红色小花的田七……主办方还开辟出专供采摘的专区,市民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可以采摘。在展会现场,武汉蔬博等农业科技公司将免费向市民发送种子礼包。

    这也是一次农业新品种、新科技的大展示。湖北省、武汉市农业科研部门大联手,近年省市研发成功的新品种、新科技齐齐亮相:在这里,黄绿相间的“鸳鸯梨”、翠绿色的樱桃番茄、与众不同的红秋葵……成百上千的新品种让你应接不暇。高效的水稻、玉米种植模式,能让农作物产量大增,农民朋友现场观摩和学习,采购回家后“依样画葫芦”。最新研发、推广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不用农药,没有污染,能杀灭各种病虫于无形。运用“互联网+”技术的环境远程监控设备,能感知天气变化,测量耕地水肥数据,让农业管理人足不出户掌控蔬菜大棚。

    筑品牌 推动种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武汉种业博览会前身是武汉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会,2002年以来已举办13届。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武汉种业已在全省及中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种质科研要素广泛集聚。全市现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2个,种子种苗研发能力优势明显。通过院士专家团队引领,我市优质水稻、抗虫稻、双低油菜、甜玉米、棉花、水生蔬菜等作物育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4年,全市种子种苗交易额129.8亿元。

    湖北素来是农业大省、蔬菜大省。近年,武汉市利用区位、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业产业集群。首届武汉种业博览会面向未来种业发展,整合资源,创新展会模式和运行机制,将“馆展与地展结合”、“科研与展示结合”、“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成果与转化结合”,实现诸要素零距离无缝对接,打破市场与产研两张皮,推动现代种业转型升级,重塑武汉种业展会的行业地位,搭建完善的中国种都产业链服务基础平台,努力建成中部第一、全国有影响力的种业博览盛会。

    新起点 武汉种业瞄准千亿产业再出发

    2015年5月,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门会议提出,近年来,在省农业厅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推进中国种都建设,打造武汉种业博览会时机已成熟,要摸清家底,确定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种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成果。

    我市编制了《武汉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按照打造“中国种都”的发展目标,“十三五”重点建设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果茶四大种业基地:

    农作物种业按“一城一园五中心”进行空间布局,建设标准化优势种子种苗生产基地10万亩,种苗展示基地1000亩,种子加工生产线100条,万吨种子冷库一座,8000平方米左右展示馆一座;

    水产苗种业重点打造“6大苗种产业集群”,形成年供水产种苗1000亿尾;

    畜禽种业通过转型发展,重点打造种猪、种禽、种蜂三大繁育基地,前期建设生猪、种禽(种鸭、种鸡)两大基地,年繁能力种猪50万头,种禽100万套。蜜蜂种业放在后期建设;

    果茶种苗业重点建设三大林果种苗繁育基地,形成3000万株的引繁能力。

(见习编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