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男婴靠“粪便移植”治好结肠炎
本报讯(记者肖娟 通讯员田娟 实习生韩敏)粪便能治病?这是真的。8个月的蔡甸男婴果果就靠10个月大的表姐的健康粪便,治好了严重的糜烂出血性结肠炎。昨天,前来复查的果果看着又白又胖,恢复了往日的健康。他是中南地区首例接受“粪菌移植”的婴儿。
果果从4个半月开始就不停拉肚子,辗转看了不少医院,打抗生素,吃益生菌,病情时好时坏,最后严重到稀便中带着血,7月30日被同济医院儿科诊断为“糜烂出血性结肠炎”收治入院。
“孩子的肠道菌群完全失调。”同济医院儿科内镜中心黄志华教授介绍,经过对症治疗,效果都不佳,用药好转,停药就反复,此时,他大胆提出,让孩子尝试最新的粪菌移植治疗方法。
粪菌移植在我国成人中已开展应用,但婴儿的肠道菌群还处于生长阶段,粪菌移植需要格外谨慎。就如同捐献器官一样,捐粪便也要严格筛查。捐者最好是母乳喂养、3个月内没有用过抗生素的同龄儿童,还要排查各种过敏性、代谢性、传染性疾病。
捐便便不难,难的就是要完成这些筛查,孩子要扎针、抽血,果果的家人四处联系,5天内找了不下10个熟识的婴儿,最后果果姨妈10个月大的女儿,通过了抽血筛查,成功捐出便便。
8月4日,果果接受粪菌移植。粪便和生理盐水混合后,用纱布过滤得到悬浊液,注入果果大肠中,帮助他重建肠道菌群平衡。连续做了5次移植,果果的腹泻止住了,肠道逐渐恢复了健康,每次费用仅400元。
是不是所有的肠炎都能用这种方法治疗?黄志华介绍,婴儿粪菌移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仅建议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他提醒,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后才开始建立肠道菌群,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少用抗生素、适当补充益生菌都能帮助宝宝建立健康肠道菌群,一旦菌群失调,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黄志华介绍,我国早在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就记载,用人粪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并濒临死亡的患者,“饮粪汁一升,即活”。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记载了二十多种用人粪治病的疗方。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