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间金融街开街立规 口头打“白条”变白纸黑字

29.05.2014  10:34

(长江日报 记者丁雯实习生陆晓璇通讯员朱素芳李由)昨日,武汉民间金融街迎来开张第一天。充满民国风情的“里分”式建筑中,168家小贷、寄售、典当等店铺无一例外大门大开。

上午10时多,记者看到街上人流如常,进出的人不多。不少店门口都印上了座机号码和手机号。一家寄售行老板解释:“不少老主顾临时缺钱不好意思到店里,会直接电话我们在外交易。新客户也不会轻易进门,总是先打电话探行情。

开街,武汉算走得早的”,此前国内仅有广州、成都有民间金融街。随行的一位“老武汉”告诉记者,清末开埠后,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的金融重镇。新中国成立后,民间金融一度沉寂。“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繁荣,社会资金多了,才再度红火。但也出现了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鱼龙混杂”。

政府投资兴建这条街,就是要让它们大大方方、正正规规进入公众视野。武汉复兴金融中心,民间金融也是突破口之一。”在开街前日,市金融办一负责人曾向数十家媒体感言。

中午12时10分,记者步入张万福珠宝店,光顾的人明显多起来。旁人介绍,它的前身是这条街上最早的寄售行之一。

老板陶力华告诉记者,15年前,自己在这里开起第一间小寄售行。赶上汉正街、江汉路的兴旺,现已发展到3家珠宝行,28家寄售行。她透露,有意再开一家小贷公司。

过去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一般口头说好或写个字条,难免有纠纷。现在变成了‘合同交易’。有了身份识别系统,也更容易避免物品的‘来路不明’。”她说,“早些年一家公司老板寄售两辆车,就立马拿到30万现金。现在比银行门槛低、速度快、效率高,依然是我们的优势。

富登小贷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这家具有新加坡淡马锡“血统”的企业,在这条街上和大银行有着很好的往来——“我们的客户年营业额在6000万以下,超过的会建议去银行。如果银行碰到小企业,也会推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