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汉上午气温超过35℃。8点55分,市急救中心汉口急救站,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江汉北路建设银行门前,一名70多岁的爹爹倒在地上。
接到指令,记者随同医生潘军、司机左飞、担架员田金臣、郭金祥一起,直奔救护车。
抬着百余斤重的病人不轻松
9点过7分,救护车到达事发地点。一名穿着白上衣、灰色短裤的老人躺在人行道上,身上散发出呛人的酸臭味,热心市民买来了食物和水,但没人敢贸然上前。
一名环卫工人反映,凌晨3点钟她就看到爹爹坐在路边,但并未在意,等忙完才发现,不知何时他已昏倒在地。
“爹爹,你哪里不舒服?”“家里还有没有人?”潘军一边俯身检查一边询问,但老人说话吃力,多数时间只能以点头摇头回答。医生注意到,老人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结合他长时间在户外暴晒,很可能是重症中暑,需要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用于转运患者的可拆卸金属担架,宽60厘米,两头可以伸缩,重量约30斤。
记者在田师傅的帮助下抬起空担架,并不觉得吃力,但当大家将路倒老人抬上去以后,任凭记者使出全身力气,也无法动它分毫。
通常情况下,担架员只要将患者抬上担架,再将担架抬上担架车,就可以轻松移动。但碰上没有电梯的老式住宅,或电梯出现故障,担架员抬着百余斤的担架,步行爬十几层楼,也是常有的事。汉口急救站目前共有4名担架员,均为身强力壮的男子。
9点半,救护车一路呼啸将路倒老人送至武汉市第一医院。
刚端起饭碗又来了电话
回到汉口急救站是9点45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电话进来,潘军笑言反常,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他说,与往年不同,今年武汉热得比较晚,高温持续几天就会迎来一轮降雨,因此与高温相关的事故相对较少。
一名司机、一名医生、两个担架员加一台救护车,就构成了一个急救单元。目前武汉三镇分布着35个急救站共40多个急救单元。汉口急救站设在市急救中心二楼,50平米的办公区隔成里外两间,外间办公,里间临时休息。
急救人员都习惯了昼夜不分、三餐不定的生活节奏。食堂有固定供餐时间,错过饭点只能自己想办法,潘军曾准备了一套厨具,但往往是菜没炒熟任务就来了。如今,他和同事都是提前订饭,食堂做好送到门房,任务完成大家像取快递一样把盒饭领回去。
时针指向12点,大家刚端起饭碗,电话响了。一名78岁的爹爹患食道癌和慢阻肺,在协和医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老人家住关山,为方便照顾,家属要求转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跑完这一趟再回到汉口急救站,已接近下午两点。
天热最怕碰上“酒疯子”
天热火气一触即发,醉酒和斗殴导致的外伤,每逢夏季就会增加,其中最令急救人员苦恼的,是碰上“酒疯子”和“武疯子”。
8月1日晚上,一名因吸毒患上药源性精神障碍的小伙儿,先是醉酒滋事被人打伤了头,回家后突然精神失控,狂踹邻居家的门。惊慌失措的母亲同时拨打了110和120,请求将儿子送往精神卫生中心。
赶到小伙儿家里时,他正躺在床上睡觉,潘军轻声将其唤醒,谎称要带他去医院看头上的伤,才将小伙儿“骗”上车。到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小伙儿发觉情况不对,突然冲出急诊室,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水果刀捅向自己,紧跟在后的民警一左一右地抓住他的胳膊,潘军连忙把刀抢了下来,期间几个人险些受伤。
事实上,遭遇“酒疯子”、“武疯子”袭击,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有一次,田金臣试图将一名醉酒患者抬上担架,对方突然跳起来,操起一块砖往他头上砸,田金臣本能地一躲,砖头砸在了左肩上。这次外伤,田金臣足足养了半个月才好。
无论在哪儿1分钟就能入睡
急救人员的工作节奏,是以24小时为单位,上一天班休一天。比如今早8点上班,下班就是明天早上的事了,这么长的劳动时间,如何保持精力充沛呢?
司机左飞笑言,在急救中心工作几年,人人都能练就“1分钟入睡”的本领,不失时机地“偷懒”,是对患者的安全负责任。下午一点多,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返回的路上,潘军和两名担架员靠着车厢,很快便沉沉睡去。
(来源:《武汉晚报》2014年8月6日第八版)
【武汉晚报】急救人员一个班次24小时连轴转 -
武汉13:45 07.08.2014 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