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武汉拉响防空警报 无人机首次投入实战化训练
10月25日16时整,武汉上空响起防空警报试鸣声。10月25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普通市民,只有8人明确表示清楚防空警报试鸣日是抗日战争武汉沦陷纪念日。
防空训练首次出动无人机
10月25日16时,武汉上空响起防空警报声时,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内上演了一场名为“汉盾—2016”的防空袭综合演练,近千名社区居民和大学生参与。共出动医疗救护、防化防疫、抢险抢修、交通运输等人防专业队近200人。
警报拉响的同时,无人机升空盘旋。这是武汉无人机信息采集系统首次投入人防实战化训练,通过提高无线通信传输距离,扩大视频监控覆盖范围,为高效指挥、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新组建的市民防伪装设障专业分队,也首次亮相,在演练现场布放角反射器,并施放烟幕弹。
华农附中45名初二学生,随身携带应急包参加演练。每个应急包内,配有救生绳、手电筒等7种应急物品,由武汉市民防办免费发放。今年免费发放对象为7个中心城区在校初二学生。根据计划,今后5年内,每年都向初二学生发放应急包。
听障人士也能接收警报
当防空警报鸣响那一刻,不少武汉市民会产生疑问,长长的警报究竟如何发出?
记者从武汉市民防办了解到,今年武汉共启用固定警报器、移动升降警报器、车载警报器、手摇警报器、电声警报器等6种警报器,向三镇同时发出防空警报试鸣声。
防空警报试鸣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其中预先警报是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准备。信号为鸣36秒,停24秒,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则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警告人们迅速掩蔽。信号为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解除警报表明空袭已结束,空袭警报解除,信号为连续长鸣一长声,时间为3分钟。
从去年开始,在防空警报试鸣期间,武汉市还通过电视媒体,同步使用人防警报手语,让听力残疾的市民也能及时接收警报信息。
牢记武汉沦陷之耻
近年来,武汉为何年年拉响防空警报?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市民,大部分人表示不甚了解。
记者了解到,武汉首次鸣放防空警报的历史,要追溯到1937年8月20日凌晨5时。次日,侵华日军飞机开始轰炸武汉。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据记载,武汉共遭日机空袭72次,炸死1651人、伤3147人,炸毁房屋3437栋。
2003年初,武汉市政协委员提出相关提案引起重视,当年即在10月25日首次进行防空警报试鸣。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则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防空警报试鸣的初衷,除了检验防空警报装备,更重要的是为了警醒市民牢记历史。
25日,市民周先生和儿子冒雨赶到华中农业大学观看防空演练。他告诉记者,希望声声警报能告诉自己的孩子,这座城市曾经的屈辱历史,勿忘国耻。
将试鸣防空警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各地早有先例,不少城市就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叶纯、邹斌 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