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支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经济总量破万亿中部唯一
24.11.2015 11:22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记者康鹏 实习生周惠明
继2012年、2013年,连破8000亿、9000亿后,2014年,武汉GDP达到10069.48亿元,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八,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突破万亿目标,跃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3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5565亿、6762亿、8003亿、9051亿、10069亿。
“十二五”期间,武汉经济拾级而上,每年攀上一个千亿台阶,并在2014年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比“十二五”目标提前了整整一年。如换算成美元,要超过欧洲中部国家匈牙利。
经济总量一度在全国十名开外徘徊了20年之久,2012年,终于回到前十,2014年,排名全国第8,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
目前,武汉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稳居“第一方阵”,领跑中部。
2015年前三季度,武汉经济增速达到8.8%,高于全国水平1.9个百分点,增长有力。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报告称,未来几年,武汉将可保持7.9%的平均增长率。
企业成长
百亿企业数量翻番
“HELLO MOTO……”
今年6月,光谷高新四路,联想武汉工厂里响起熟悉的铃声,编号为“武汉造@光谷001号”的首台汉产摩托罗拉手机下线,进入量产后,年产千万部摩托罗拉手机,预计全年出口20亿美元。
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设备生产基地,2012年签约,2013年投产,只用了600天时间,就创造了联想的“武汉速度”。
“十二五”期间,武汉引入并投产了联想、上海通用、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同时,以金融、创意、软件、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武汉经济新发动机。
2014年,武汉共生产手机1900多万台,乙烯83万吨,这均是“十二五”期间新增产能。
“十二五”的前四年,武汉工业投资累计7768亿元,是“十一五”总和的2.6倍。
“十一五”末,武汉企业总数仅为17.5万户,去年已达26.5万户,4年多出9万家企业。其中,2014年,武汉新增私营企业4.9万户,相当于每天诞生134家新企业。
一批企业成长起来。东风汽车5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000多亿元,九州通营收从2010年的212亿,增长至410亿,接近翻番。人福医药营收从5年前的25亿,发展到去年的70亿。
目前,武汉百亿企业数量达到29家,是2010年的2倍多。
投资翻倍
转化为强劲经济活力
“十二五”期间,武汉投资一直处于高位,拉动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2010年,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700亿元,之后逐年上升,每年增加千亿,到2014年达到7002亿元,接近翻倍。仅去年一年,武汉新开工的项目达1889个,投产1615个。
除了产业投资,这几年武汉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武咸、武黄、武冈、武孝铁路相继通车;轻轨、地铁2号线、4号线连通三镇;城铁、地铁、高铁“三铁际会”。
2012年,汉新欧铁路开通,把武汉制造的电脑、汽车等产品,经过新疆出境,送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国家。
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反过来拉动经济增长。去年,有4.8亿吨货物进出武汉,1.9亿人次来武汉旅游,比“十一五”末多了1亿人。
滚滚人流和货流,给武汉经济带来了源源活力。武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购物天堂”,去年,武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9亿元,相较“十一五”末已近翻番。
经济升级
高技术产值占经济总量60%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一个5年,将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换挡期”。
武汉一直在探索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经济“升级版”,以期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发力。
近几年,武汉GDP快速增长,而单位GDP能耗,反而每年以8%的速度递减,7年下降了近40%。另一方面,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47亿元,占GDP的60%以上,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武汉的产业结构大幅优化,产业地理也在发生重构。
建成区面积从“十一五”末的500平方公里,扩展至去年的55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腾笼换鸟”,去工业化。共和国的老工业区硚口,如今已基本没有工厂,转而发展起了电商、创意、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全市工业分布到“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板块,为下一步发展打下空间基础。
另一方面,武汉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将大量吸引人才、资本来汉创新创业。各种要素将在武汉发生“聚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
2011年初,武汉市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并将其纳入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武汉引入并投产了联想、上海通用、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2012年,武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目前,武汉工业单月产值已在千亿上下。
大事记
2013年8月
2013年8月12日,中部首个大型炼化一体项目——中石化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全面投产。投产后,该项目年产60万吨聚乙烯、40万吨聚丙烯以及氢气、裂解汽油等20多个品种,计230万吨石化产品,年产值230亿元。
2013年12月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2013年12月19日,联想武汉基地在光谷正式投产运行。它是联想移动互联产品的制造中心,覆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全系列产品,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供应需求。整个基地的最高设计产能达1亿台,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产业基地。
得益于天时地利,这五年,华工科技销售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在激光先进装备制造、传感器、激光全息防伪领域,形成了一批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并通过资本运作,并购、参股了一些国内外“隐形冠军”。
在“工业倍增”计划带动下,一些新兴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我建议,武汉市要激励好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家队伍,将政策落到实处,争取下一个五年,培育出像华为、腾讯这样的航母级企业。
2014年
2014年,武汉汽车产量历史性地突破100万辆大关,达到112.46万辆,占全国的4.71%,汽车业产值达2300多亿元。武汉已拥有神龙、东本、通用、东风乘用车等整车厂,车系多元化,每天,全市下线3000多辆整车。目前,还有东风雷诺工厂在建,年底或可投产。
汽车产量过百万
奋进电力总经理徐击水:
我学机械出身,一直对制造工业机器人抱有梦想。2007年起开始带领团队进行研发,直到“十二五”期间才取得突破。
我们的“汉产工业机器人”,可用于码垛、搬运等作业,整体成本可比使用国外机器人下降至少三成。目前,已经拥有十几项国家专利和著作权。
近年来,沿海城市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爆发增长,武汉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在这些新兴产业方面,也不能落于人后。希望下一个五年,武汉工业机器人能形成产业集群,我们也将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5年1月
2015年1月28日,第一辆上海通用轿车缓缓驶下位于江夏金口的生产线。上海通用和武汉首次正式“相亲”会面到签约,约3个月,再到基地打下第一根桩,也只3个月,从打桩到量产总共27个月,全球最先进生产线的工业传奇在汉演绎。
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投产
依迅电子董事长付诚:
我们企业在武汉深耕十多年。我的一个感受是,“十二五”期间,武汉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新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如我们所在的光谷地区,仅北斗企业就达到了30家。
依迅专注于北斗应用,经过这5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北斗产品与位置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目前,依迅正在和东风公司等单位联手,研发无人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目前已初现端倪。自动驾驶、智能控制将是未来智能车的发展趋势。
2015年6月
2015年6月,“武汉造@光谷001号”,背面刻有特殊字样的摩托罗拉手机在东湖高新区联想武汉生产基地顺利下线,标志着摩托罗拉手机正式在武汉实现量产。武汉生产基地成为联想移动业务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武汉造”摩托罗拉手机下线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24.11.2015 11:22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