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府河湿地鸟类名录首次发布 种类达149种

07.04.2016  09:13

  府河之鸟罗纹鸭 刘励力 摄

  武汉府河湿地有多少种鸟?又有多少鸟类选择来此过冬?这个一直未知的答案终于揭晓。昨日,《武汉府河鸟类名录暨2015年冬季府河(武汉段)越冬水鸟监测报告》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以竹家冲为中心,覆盖黄花涝、马家湖、同家湖、下游入江口在内的府河湿地,冬候鸟、夏候鸟、水鸟、林鸟等各类鸟类种类达149种,占到武汉鸟类种类的四成。

  2月底候鸟最活跃

  如果给府河的鸟类数量画一张曲线图,会发现冬季时图上将呈现两处“驼峰”。监测人员称,冬候鸟在秋冬季节陆续迁入武汉府河,到1月上旬,府河的水鸟将进入稳定期,1月10日记录到7075只各种类型水鸟,形成第一个“驼峰”;随着气温变化和大风降温,特别是大规模降雪后,2月3日监测时,水鸟数量出现下降;等到了2月中下旬,水鸟大规模集群做迁飞准备,可以看到2月18日时,数量达到峰值,形成第二个“驼峰”;而从3月份开始进入水鸟向北迁飞的时期,府河湿地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国际濒危鸟类频繁来过冬

  府河鸟类家族中的“大哥大”,当属豆雁、灰雁等雁形目水鸟,其数量达到了95%。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是由于自然环境、水文环境和人为活动多种因素引起的,竹家冲挖沟造湖,湖泊面积扩大,而泥潭、草滩及芦苇减少,地貌变成适宜雁形目水鸟栖息的湖塘。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已有黑鹳、白鹤、卷羽鹈鹕等国际受胁物种在府河越冬;2012年以来,连续监测到鸿雁这一国际易危物种;特别是2015年,多次记录到全球仅发现400只、珍贵程度堪比大熊猫的青头潜鸭,这一国际极危物种在府河繁殖、越冬。

  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国际上已普遍将水鸟作为湿地环境变化敏感、有效的指示性指标,并习惯将湿地生态系统中水鸟的群落结构及丰富度作为湿地质量的重要评估因子。国际易危、极危物种的相继出现,表明府河的生态正在修复。

  保护刻不容缓,湿地内不应再饲养家禽

  监测报告同时提出,对府河鸟类的保护刻不容缓,特别需要注意人类活动对鸟的影响。同时,旅游开发不当也会对府河生态带来致命影响。

  对此,报告建议,在府河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科学开展府河湿地的规划、管理、保护、修复;对在府河湿地发生的观鸟、拍摄、越野车等旅游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对府河湿地区域内饲养的鸭鹅等家禽进行清理,避免基因污染和疫病爆发。(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程本泽 易清)

(见习编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