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刘春燕 庞正 朱蕾)昨日,有关“武汉当选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和热议。昨晚,楚天都市报记者多方求证,经省有关部门权威人士证实,中央文明委今日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武汉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每3年评选一次,此次是武汉市第四次申报全国文明城市,1000多万武汉人民用40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圆了这一梦想。这是我省继宜昌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之后的又一殊荣。
12年来,武汉市一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冲刺攻坚。武汉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个个“难啃骨头”被列入整治清单:发起“城管革命”,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不文明过马路;整治不文明驾车、停车;整治“麻木”非法营运;整治空气、湖泊等环境污染问题;整治城乡接合部乱象;完善“门前三包”制度……
小区空地上堆满垃圾,社区书记免职;工地扬尘污染,区建设局副局长被党内警告……在创建过程中,部门治理不好、履责不到位,都会被严肃问责。依据《武汉市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目前全市共问责188人,其中处级干部8人。
创建文明城市更成为全民行动。“城市文明微行动——我为文明创建做件事”等活动缤纷开展,武昌区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管得宽”志愿服务队等组织相继成立发挥作用。“武汉是我家,创建靠大家”,每个市民的努力,让武汉每天不一样。
武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网上热传,众多网友为之点赞。有网友评说,“武汉能评上我一点也不意外,这些年武汉确实进步了,城市漂亮了,经济发展了,市民素质提高了,这些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网友表示,“既然武汉已经获得此荣誉,那我们更不能懈怠!应该更加努力完善城市文明,让武汉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相关报道
大城文明创建的武汉之路
“礼让后排”文明登机模式在天河国际机场已全面推广,旅客们也非常配合这一文明高效的模式。昨日,天河国际机场候机楼内,旅客们后排优先有序登机 记者陈卓 摄
长江日报报道(记者李晓萌 张隽玮)年味还未散尽,城市已重现人们忙碌的身影。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武汉,正开始“万亿倍增”的新一轮发展。
经济发展尚非这座城市的全部追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取得历史性突破。
羊年首个工作日,市委常委会的新年首议: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翻开新一轮发展史册的武汉,将以更加浓墨重彩的笔触,书写文明筑城记。
大武汉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
“武汉,每天不一样!”去年新鲜出炉的这句武汉城市口号,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武汉的惊艳蝶变。这一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确保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现在,这两件大事都已告成。
经济发展,文明进步,武汉两翼齐振。文明的呼唤是伴随经济快速前行的脚步而强大起来的。快速发展中,一系列矛盾与挑战也在叠加——
审视眼前:大建设中的武汉,如何更好地度过这段“阵痛期”?大发展中的武汉,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瞩目长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描绘武汉2049远景宏图,一流的城市文明是应有之义。
梳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发展命题,寻觅求解答案,“文明”两字跃然而出。文明,堪称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研读《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20多项测评指标是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检阅。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武汉自2002年以来持续为之努力。12载矢志不渝,文明建设早已融会在武汉发展脉络中,成为一种城市自觉。
2014年,适逢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申报考评年,武汉再次发起冲刺。下定决心、全力以赴、背水一战、决战决胜……这座城市对文明的孜孜追求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如果我们不下定决心,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就对不住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对不住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也对不住我们所在的岗位”,一语重于千言,只因文明,以及标示文明水平的创建文明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大武汉复兴的必备标准。
特大城市文明建设的特色之路:
向问题宣战落细落小落实
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版图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在国家新的城市分级标准中,武汉是中部唯一有资格候选“超大城市”者。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家庭,大自有大的难处。大则易粗,快则易躁。大武汉正在大建设,大建设有“大动静”,在建工地就达1万多个,创建文明城市,观感上就难度不小。
迎难而上,武汉探索走出了一条特大城市的文明建设特色之路。
创建文明是宏大课题,武汉“化繁为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向一切不文明现象宣战。2011年掀起治庸问责“武汉风暴”以来,我市每年根据市民呼声确定十个突出问题,由分管市领导、责任单位“一把手”公开承诺整改,并走进电视问政直播间,就践诺情况接受市民考问,一批难点问题被攻克的同时,政治文明新风在树立。通过日常明察暗访、市民投诉等渠道查找出来的更多问题,第一时间传达到责任单位,督促限期整改,严格追责问责。
在细处下功夫:每项工作都勾画更精准更细致的行动路径,落细落小落实。减少建筑工地扬尘,全市所有施工现场执行“八不准”,2000余台渣土车纳入视频监控,严查严罚渣土抛撒;应对交通拥堵,特警、巡警、民警都来援手交警,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全部上路疏导交通。
建章建制:跳出不文明现象整治又反弹的怪圈。武汉市民之家建成全国最大“政务航母”,实现市级43个部门、15个区464个部门的4368项审批事项“一网式”运作、“一站式”审批,市民办事只进一个门,这是方便;所有部门窗口在市民眼下办事,这是监督,也是比拼。去年,我市率先公布“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审批流程、承诺时限达到全国最优。
虚功实做:直面“搞形式主义”的质疑。当必要的形式在坚持中演变为自觉的习惯,形式就有了坚实的内涵支撑。在全市各主要路口,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劝导市民文明过马路。一位负责值守路口的志愿者体会深刻:“起初我们常被别人呛声‘管闲事’,现在不仅乱穿马路的现象少了,还经常有人帮我们劝说不守规矩的行人。”
近期,我市《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将正式出台,文明建设工作不但不会偃旗息鼓,还会在各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中进一步增加权重。
今年,武汉首次提出的“让城市安静下来”城建新理念,赢得各方好评。大建设“投入不减、力度不减”,但将“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市民意愿”。以“安静”为目标的转型发展,是大武汉向现代文明城市更高境界的努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