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今年经济总量增长10%左右

04.02.2015  12:13
  

  昨日上午,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剧院开幕,法国、美国、韩国、英国驻汉总领馆领事旁听会议。图为法国驻汉总领事马天宁(中)正专注翻阅《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胡冬冬 摄

  【摘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解读】

  “跟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10%的预期增速不同,今年的GDP增速表述为‘10%左右’,增加了上下的弹性。”市发改委主任吴清表示。

  他介绍,近些年来,武汉的GDP增长目标始终在两位数水平。今年,北京、天津、重庆等地都调低了GDP增长目标,广州23年来第一次把GDP增长目标定在个位数。在这种背景下,武汉GDP预期两位数的增速,主要基于城市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特别是近几年,工业投资、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新增长点集中显效。

  今年,汽车、电子信息、石化三大产业仍将继续发挥主体支撑作用,通用汽车及其配套项目、史密斯挂车、格特拉克变速箱等大项目将陆续投产,石化产业链日趋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增长动力还来自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这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记者张隽玮)

  全面建设

  国家创新型城市

  全面建设

  国家创新型城市

  【摘录】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方位、全体系、全区域、全领域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放在武汉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创新,用最大的热情、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多的投入推动创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解读】

  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将重点围绕五方面重点任务展开:加强市委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成立“武汉创新驱动发展委员会”,市委书记担任组长,每月调度推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加快建设全国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加快大学之城建设;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记者张隽玮)

  东湖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市开花结果

  【摘录】

  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认真实施《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和《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示范区创新引擎作用。完善落实“一区多园”机制,推动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市开花结果。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解读】

  市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很多做法全国领先。比如,去年9月,东湖国家自主示范区把工商、质监、税务、商务等窗口整合成一个联办窗口,实现“三证联办”;除部分特殊领域外,一百多个审批项目全部改为后置审批。

  “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年,我市将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步伐。如:全面推行“三证联办”、“先照后证”;在条件成熟的区,建立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在“一区多园”率先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探索建立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记者张隽玮 康鹏)

  新兴产业成为“万亿倍增”重要支撑

  【摘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壮大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按照千亿目标,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成为“万亿倍增”的重要支撑。

  【解读】

  “全球正兴起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渗透到几乎每一个生产领域,催生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格局”。

  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介绍,武汉科教和技术资源丰富,制造门类齐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优势。但应更聚焦,选择上述最有基础和条件的细分领域突破,打造成千亿以上的产业,有力驱动我市经济增长,为“万亿倍增”充当新引擎。

  我市将紧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发展一批工研院、创新战略联盟等,推进产学研合作,并推动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变成经济效益。

  (记者康鹏)

  ■还将做什么

  1、积极支持和引进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创新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2、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

  3、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

  4、新增大学生创业特区15个,吸纳10万名大学生落户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廉租办公室、创业工坊和人才公寓

  加快内陆自贸区申报

  和先行先试

  【摘录】

  提升对外开放功能。加快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和先行先试工作。

  【解读】

  “继上海之后,广东、天津、福建等国内第二批自贸区试点已经获批。目前中部还没有城市获批自贸区,我市将努力把工作做在全国前列,力争早日获批。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推行到全市范围内。”昨日,市自贸办主任涂山峰告诉记者。

  去年7月,我市决定在东湖高新区518平方公里(含东湖综保区)范围内全面开展自贸区先行先试工作,为申报自贸区奠定基础。

  涂山峰说,在申报方面,武汉将以全国最快速度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经验,并配合省市部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沟通,争取支持;进一步加强湖北武汉自贸区战略定位、优势特色的研究;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以先行先试促早日获批。

  目前,我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申报一边改革,以改革促申报。

  (记者康鹏)

  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摘录】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解读】

  市编办有关人士表示,在武汉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过程中,权力事项动态调整贯穿始终,这种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政府把伸长的手缩回去了,老百姓办事更方便了。(记者张隽玮)

  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

  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

  【摘录】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制定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制订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计划。

  【解读】

  市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些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民营资本无法参与。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可以为一些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降低投资门槛。这样一方面释放了民营资本,增加其投资路径,另一方面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融资难等问题,实现社会发展多赢。

  近两年,我市向民营资本推出了两批鼓励社会投资项目,投资额均在千亿以上,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三个方面。2013年,我市民间投资总额达3500亿,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8.3%,比过去已有长足进步,但与63%的全国水平,以及沿海民营经济活跃地区80%-9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记者马振华)

  ■还将做什么

  1、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

  2、深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行“宽进严管

  3、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3条;开通武汉至日韩近洋航班

  4、力争获批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

  谋划推进

  “工业倍增升级版

  【摘录】

  坚持工业强基、两业并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谋划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版”。加快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

  【解读】

  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介绍,从2011年起,我市强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经过4年努力,已进入“中局”阶段: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连突破7000、9000、10000亿元几个大关,2014年超过1.1万亿元。

  目前,武汉单月工业总产值已相当于10年前一整年的水平。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有力拉动我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

  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武汉工业发展仍嫌不够,与上海、苏州、天津、深圳等“第一方阵”相比,总量只有其50%-60%,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

  金伟成表示,武汉工业化任务还远未完成,需打造“升级版”。

  前一阶段,武汉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高速投资拉动,而在“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方式将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下一步,我市将巩固做大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地铁、冶金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并培育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做大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通用航空及服务等新业态。

  未来我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将放在延伸、完善产业链,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等方面上,夯实工业基础。

  我市计划,到2021年,全市工业总量超越3万亿,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记者康鹏)

  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

  【摘录】

  牢牢扭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100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确保东风雷诺、东风新能源汽车、格特拉克变速箱、上海通用发动机二期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武汉天马二期、东本三厂、金发科技、圣德利薄膜太阳能电池、武桥海工装备基地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武汉华星光电、长飞科技园、华为光电子生产研发基地等投资5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工业倍增发展区承载功能,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重点推进300项技改项目。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

  【解读】

  市发改委服务业处负责人介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有望成为我市服务业重要支撑。预计2014年全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目前,武汉已被国家纳入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腾讯、百度、苏宁易购、亚马逊、1号店、当当、凡客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已在武汉建立华中总部、区域运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

  武汉已聚集了17万多家电子商务商家,营业额过千万有数百家。但与杭州等城市相比,规模和实力仍显不足。“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产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竞争力。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学会利用电商手段重新整合供应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记者康鹏)

  ■还将做什么

  1、引进金融机构8家以上,新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3家,推动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2、发展大物流,加快“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3、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4、支持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申报开展“国家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

  数说武汉2014

  经济

  ◎万亿经济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过万亿元目标

  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5个工业项目

  5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分别是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一期、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修造基地、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等

  ◎600家

  “青桐计划”实施下,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超过600家

  ◎259名

  建立武汉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探索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59名

  ◎1276家

  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76家。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等特色园区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

  ◎13.68万户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68万户。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下,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惠民

  ◎三镇通地铁

  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二期与2号线一期,串联起汉口、汉阳、武昌,三镇通地铁

  ◎793.7亿元

  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793.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近七成

  ◎240项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59项减少到240项

  ◎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武汉宜家、武商众圆广场等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

  ◎668万平方米

  新建绿道222公里,新增绿地668万平方米

  ◎17个

  城建重大项目竣工17个、开工17个、续建33个

  ◎16项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社区组织协助政府服务事项由165个减至16项

  整理/记者张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