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公交都市创建成效明显
9月6日,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第五督导组到武汉市调研,武汉市政府办公厅汇报了近五年的创建工作,市交委、财政局、规划局、公交集团、地铁集团等参加了座谈,调研组肯定了武汉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实地考察了公交信息调度中心和车都有轨电车。省交通运输厅谢强副厅长、省运管局陶维号局长参与督导活动。
自2012年10月武汉市获批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创建目标,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创建工作,使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根据公交都市考核评价体系共33项指标,截至目前已完成26项,完成率78.78%。其中硬性考核指标20项,达标16项,完成率80%;重要参考指标10项,达标7项,完成率70%;特色指标3项,完成率100%。年底基本可完成创建目标。
截目前,全市拥有公交车辆8937台,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为21.98亿人次,其中常规公共汽电车年客运量14.74亿人次;轨道交通年客运量7.17亿人次。2016年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8.90%.
——公交运营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与2012年相比,常规公交线路增加60.2%;公交车辆增加21.18%;运营线路总长增加32.89%;线网长度增加42.1%。自2012以来,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7.7%。
——多元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围绕构建 “快、干、支、微”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在科学规划全市轨道交通网络基础上,先后建成5条轨道线路和1条有轨电车,通车里程达到196.8公里。二是完成武昌火车站至光谷大道16.8公里快速公交(BRT)系统建成投入运营。三是开通微循环线路86条、夜行公交线路29条。四是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先后调整线路107条,平均线长由2013年的18.46公里下降到16.75公里。
——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先后完成太平洋、后官湖等42座公交枢纽和首末站建设,新增场站用地面积33.5万平方米,公交场站总面积达到127.6万平方米,公交进场率从67%增长到72%,新建公交候车亭3480座。
——公交提速工程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累计建成50条430公里公交专用道,配套出台了《武汉市公交专用车道管理办法》,对184处道路交叉口实施了公交信号优先。
——绿色交通建设稳步实施。先后淘汰、更新公交黄标车2968台;2016年新增、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861辆,配套建成1071座公交车充电站。目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由2014年37.5%提高至46.5%。2017年还将更新新能源纯电动车1000辆。
——智慧公交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智能化调度、运营信息采集和远程车载视频监控;建设完成895座公交站点服务信息显示系统,开发并推出智能公交APP,为市民出行查询提供了便利;联合蚂蚁金服集团,运用互联网技术,于近期开通公交手机移动支付服务。
——慢行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对新改扩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了非机动车道,里程达到4280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4万余辆、共享单车70万辆,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意见》。
---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不断加大对公交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常规公交2013年财政补贴11.4亿元;2014年14.2亿元;2015年25.5亿元;2016年21.2亿元。财政补贴保持了合理水平。与此同时,在公交场站建设上,坚持每年投入1亿元。轨道交通建设从2013年100亿元逐年增加到2017年400亿元,运营补贴从6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
——公交文明形象显著提升。组织公交企业开展了以打造公交优秀为主线的系列竞赛、评比活动,涌现了一批以王静、张兵为代表的服务典型,提升了公交形象,有效提高了公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