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将实行道路绿化养护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市民渴望夏日凉爽出行,人群密集区绿荫不能少。天气渐热,市民顶着烈日行走在城市主干道非常渴望有“绿伞”一路相随。昨日,有网民发帖感叹,随着城市的长大,楼房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以前成片茂密的林荫路似乎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不少路段有树无荫让人遗憾。城市建设正经历阵痛期,部分行道树很受伤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林荫路是硬指标。
绿荫为何难以成型?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主要是因为城市正在经历阵痛,因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引发的拆迁、改建或扩建,让城市中心区部分行道树频频受伤。
去年8月,有市民举报称关山大道与雄楚大道交汇处有人擅自砍伐树木。经查,砍树的区域为一项在建市政工程。前一段时间,为了配合地铁光谷广场综合体的改造施工,珞瑜路200多棵香樟树不得已被修剪了。
“这是养绿护绿与城市建设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也是我国其他城市在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坦言,此外重度修剪也会让林荫路“元气大伤”。有“行道树之王”美称的法桐,每年大风暴雨天气都会发生倒伏的案例。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病虫害和果球飘毛,2012年以来,我市定期对法桐进行修剪,截至目前,已完成1.5万株。然而,少数作业人员为了省心,采取重度修剪的方式给树“剃光头”。
“一般行道树,成荫要三至五年,如此一来,又要等个好几年”,相关负责人说。
还有一些路段,由于先天设计存在缺陷,行道树采取了不易成荫的树种。比如,广玉兰、雪松和银杏。“这些树很漂亮,但成荫缓慢”,负责人称,一般项目的规划设计由业主负责,所以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上,并非十分专业。
2006年,武汉喜获“国家园林城市”。9年过去,升级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摆在眼前。
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林荫路成硬指标。2010年施行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在衡量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否决项中,新增了林荫路推广率是否达标这一项。即城市林荫路推广率要等于或大于85%。
目前,我市林荫路数量还不多,有的路段还要2-3年才能成荫。对于林荫道的规划建设,我市要求,每条新建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必须种植适合成荫的行道树。同时为了避免因过度修剪引发的“自伤”,市园林和林业局明确,除非涉及安全等特殊情况,各城区若出现不符合规定的重度修剪事件,将实行道路绿化养护考核的“一票否决”。
面对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伤害”,相关负责人称,当前很多城市在建设中都面临着系统规划和彰显特色的难题,城市建设中既要有建绿的动力,更要有护绿的意识和机制。特别是规划之初,要给绿化带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断面,更要能在今后的建设中一以贯之,甚至学习有的先进城市的做法,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是优先布局的。
眼下,在一些地下管线密布不便于栽种行道树的路段上,我市应用绿化箱体的形式替代绿化带。同时,在新建道路上加大投入种植带冠树木以缩短成荫周期。在保持行道树一定生长稳定率的基础上,通过3至5年的生长,武汉的林荫路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让林荫路回归也成为不少人大代表的热点议题。市园林和林业局曾做过测算,一条林荫路下的气温,比暴晒路低3至4℃。随着绿地生态体系的完善,众多的林荫路将与城市绿道、绿楔一起形成绿岛效应,让武汉的夏天凉快一截。
林荫路,即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武汉三镇,最为市民所津津乐道的,有解放公园路、和平大道、惠济路和东湖路等。
昨天中午,汉口光华路道路两边的法桐枝叶繁茂,尽管天气闷热,行走在林荫中自有一股清凉。园林专家称,烈日当空时,林荫路是天然的“空调器”。较大的树冠有吸收和反射太阳光线的作用。这必然降低树冠周边的温度,改善局部小气候。所以,行走在林荫路上,人们会感到凉爽、湿润、舒适。
在我市,绿荫如盖的林荫路曾是不少老武汉人的城市记忆。可伴随着城市发展,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部分承载着“光荫”故事的老林荫路消失了。有些成排成行的行道树出现了断点,行走在街头,再无浓荫蔽日。
去年底,世界跨度最大的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与其相关的绿化配套引起市民的关注。网友“多多dd”发现,鹦鹉洲长江大桥下方的行道树非常奇怪:“这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两旁栽的不再是传统的法桐,而是枝叶不多的樟树、桂花树,要想成荫,恐怕还要等待数年”。
事实上,按照我市规定,每条新建道路,都会要求种上易于成荫的行道树。近年来,随着园林部门增绿行动的提档升级,因城市建设消失的那片绿色,已逐渐回归市民视线。只是,行道树非一夕成荫,部分路段有树无荫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人群密集区,特别是关系到市民出行的区域,人们对于绿荫的渴求最为强烈。如一些地铁站或火车站广场前,由于空间有限,多数站点没有成片的树荫,有些则树冠矮小。对此,市民关于“绿色回归”的呼声日趋高涨。
市园林和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道路绿化一直是城市绿化的重点,尤其武汉夏季炎热、冬天湿冷,综合各种因素,落叶的法桐和常绿的樟树目前还是行道树的骨干树种。前几年,我们一直在见缝插绿尽量多栽植双排行道树,在公交车站和道路渠化岛栽植高大乔木,为市民多增添些绿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矛盾。
(见习编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