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22年十大新闻及新闻人物
1. 武汉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教育部党组、湖北省委工作要求,武汉大学党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及时跟进导学,全员行动掀热潮。学校第一时间组织收听收看,校院两级领导先学领学,开展多轮党员骨干热议,党委常委会和中心组学习会研究制定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举办中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覆盖。
结合学科深学,做强宣讲增实效。学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宣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1月9日,中央宣讲团成员、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走进武汉大学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人文社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线上线下举行60余场学术研讨会;建成理论宣讲专家库,成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在全国高校率先开通专题网,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创新理论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联系实际笃学,着眼未来启新程。学校研究制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战略谋划调研报告”及具体举措,出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系列文件,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办学治校体系、融入高质量发展体系、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体系,更好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12月28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整版聚焦我校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2. 学校启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11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名单
2022年,学校启动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切实增强主干学科和学科主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高水平学科引领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月,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我校11个学科入选: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4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我校作为高校代表发言,介绍经验做法。学校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十大自然指数上升最快机构,2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3. 首颗学生自 研微纳 卫星“启明星一号”成功发射 , 学生团队科技创新活动再获突破
2月,满载着珞珈学子航天梦的“启明星一号”微纳卫星顺利起航,进入预定轨道。“启明星”是一颗以在校学生为研发主体的微纳卫星,是遥感学科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举措,为国内外遥感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太空教学实验平台。
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获1项特等奖,这也是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领域首次获得特等奖。在2022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暨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金奖2项、铜奖3项。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中,我校获7项全国一等奖,位居全国第一。在第六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2022-CURPC)国际线上决赛中,我校夺得“水下声学通信解码与辨识智能算法”赛道冠军。在“华为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中,我校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一等奖获奖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在“华为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总分第一名、一等奖获奖数与总获奖数均位列参赛高校榜首。
4. “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成为高校 现象级展览
5月18日至12月12日,由武汉大学、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大型展览“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展品共计16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余件,多数展品为第一次离开莫高窟。共接待了24万人次参观,创下了自开馆以来单场展览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在全国高校博物馆的办展历史中也堪称“现象级”。
5. 新增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 数全国 第二, 教育部“教育这十年”采访团走进武大,聚焦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6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27个专业获批,获批数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学校坚持以课堂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科生源质量较去年显著提升。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2版)》中,我校位居全国第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我校位列全国第三、综合类高校第一;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6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组成的教育部“教育这十年”记者团走进武汉大学,以集中采访座谈会和实地参观访谈形式,聚焦十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在教育部举行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经验。
6.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大会, 更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 , 师德典范的榜样引领作用 彰显
6月,武汉大学引进人才入职仪式在樱顶老图书馆隆重举行,62名引进人才正式成为珞珈山新主人。学校通过隆重举办入职仪式、荣休仪式、教师节表彰大会等举措,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7月,武汉大学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全面系统总结了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立足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阶段特征提出新时代“人才强校十条”,为更高质量推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师德典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彰显。6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杨荷获得全国“十佳标兵”荣誉称号,为湖北高校唯一获奖者;武汉大学“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入选共青团中央公布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是湖北省唯一获表彰集体。9月,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宗福邦入选2022“荆楚好老师”特别奖,程功臻教授荣获湖北省“楚天园丁奖”,古籍整理研究所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冷门绝学传承团队,我校退休教授孙洪所在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教师团队入选“最美教师团队”。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获“中国医师奖”,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教授江洪牵头完成的“自主神经调控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策略创新与临床转化”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南医院王行环教授临床试验团队成果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李敏、袁荃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第17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刘胜、何克清入选2022年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蓝柯、胡钦勇,黄建英、钟自彪、王颂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系统“先进个人”表彰。
7. 汪信砚、陈伟、陈传夫当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持续繁荣发展
1月,学校在樱顶老图书馆举行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聘任仪式,汪信砚、陈伟、陈传夫(依姓氏笔画为序)受聘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11月,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公布,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张杰教授领衔的“阳明学研究团队”《钱绪山学派、龙溪学派与近溪学派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入选,这是我校首次获批该项目。12月,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我校获批12项,是继2020年之后获批立项数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此外,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获批立项30项,1篇智库报告被列为中央核心报告;获批研究阐释重大重点项目6项、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1项。
8. N SC 期刊刊登我校学者多篇研究成果 ,学校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 增强
3月3日, Nature (《自然》)在线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熊婧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卵泡刺激素是老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5月13日, Science (《科学》)在线发表高等研究院阴国印教授课题组利用“金属迁移”策略推动环己烷合成取得的新突破,第一署名单位、第一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均为武汉大学。6月1日, Nature 在线发表药学院刘天罡教授团队联合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团队,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8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教授宋保亮实验室在 Nature 发表论文,揭示促使胆固醇外排而降脂的新策略,武汉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11月22日,药学院教授高帅和普林斯顿大学原教授颜宁共同在 Cell (《细胞》)杂志发表药物调控钙离子通道的最新研究成果,高帅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姚霞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高帅和颜宁为共同通讯作者。12月7日, Nature 在线发表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严欢研究组在病毒受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汉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6月,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正式揭牌运行,包括目前世界最先进的300KV冷冻透射电镜在内的43台高端设备投入使用,为高水平科研提供支撑条件。
12月,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立项工作接近尾声,我校牵头承担的2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此外,本年度我校还有59个主持的课题和68个一般参与的课题获批。牵头项目、主持课题和一般参与课题共计获批国拨总经费5.77亿元。学校今年获批牵头项目数量和经费均创新高,实现了项目数量、获批经费的跨越式增长。
9. 学校 开通“珞珈直通车” “珞珈回音壁” , 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 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 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惠及广大师生
4月,“珞珈直通车”平台启动,是学校党委行政了解校情民意、解决学校师生员工合理诉求、倾听师生员工建议的互动服务平台,是深入推动师生员工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重要措施。从去年的流程优化、一网通办,到今年开通“珞珈直通车”“珞珈回音壁”等,学校不断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将师生为本落到实处。
5月31日,学校启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校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师生,着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在第一线倾听师生的愿望和呼声,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在第一线汲取师生的智慧,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在第一线解决问题、推进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自“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完成了一批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的新建和改造;文科综合实验大楼、双湖综合实验大楼、研究生教学科研大楼等一批教学科研重点基建项目顺利竣工;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项目竣工,松园操场及多个室外球场翻新,工学部8舍、文理学部湖滨6舍等宿舍维修改造完成;建成8个快递服务中心,实行校内公共巴士免费乘坐。对校徽及辅助图形进行优化升级,启用新的校园标识系统,制定校园景观升级总体方案,完成交通标识标牌更换改造。以师生为中心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10. 中央批准,张平文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 , 窦贤康同志任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
12月28日下午,在武汉大学教师干部视频会议上,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中央决定:张平文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张平文,1966年7月出生,研究生,理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1月份,中央批准,窦贤康同志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12月5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窦贤康任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免去窦贤康的武汉大学校长职务。
> >> 年度新闻人物
宗福邦:甘守冷门绝学,铸就传世巨著
宗福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他在武汉大学任教60年,埋首丹铅,为往圣续绝学;打造团队,致力于学术薪传;以身作则,耄耋之年仍志存问道,学问不辍。1975年以来,他一直献身于国家古籍整理研究事业和大型团队科研攻关,曾作为编委参编《汉语大字典》,主编《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带领团队历时35个春秋完成2600万字的《故训汇纂》《古音汇纂》编撰,留下传世巨著;培养了一批学术实力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学者,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荆楚社科名家”、湖北省优秀教师、“荆楚好老师”特别奖等荣誉。
(文字整理:肖珊 编辑:伍轩)